福建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
第四節 土地資源節約利用
第六十二條 建設用地供給
合理配置建設用地。以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劃為依據,在省內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平衡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調整農用地布局,合理安排發展重點地區的建設用地供應。積極推進宅基地和農田整理,加強未利用土地開發,增加建設用地供給。
第六十三條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
加強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嚴格保護耕地,嚴守1910萬畝耕地紅線。強化基本農田保護,確保全省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積極盤活閑置土地和存量建設用地。加大建設用地整理力度,整理工礦企業廢棄地和“空心村”,清理及整合產業園區,實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管理,提高用地效率。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協調好建設布局,按功能分區集中布置產業與生活用地,引導城鎮建設用地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明確近期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通過制定城鎮近期建設規劃,確定近期建設用地規模和開發時序,處理好城鎮近、遠期發展關系,防止城市用地規模無序擴張。
第五節 旅游資源優化開發
第六十四條 旅游發展目標
突出“海峽旅游”主題,逐步提高旅游業在當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支柱產業;通過先行先試區的合作,將福建省打造成為海峽兩岸旅游合作的窗口和中國實現旅游強國的重要增長極;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第六十五條 旅游空間體系
以濱海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文化旅游為重點,深化閩臺旅游合作,培育“海峽旅游”品牌。
構筑“兩帶三區”旅游空間體系,即打造東部藍色濱海旅游帶和西部綠色生態旅游帶,推進區域旅游集群協調發展;構筑閩東北、閩西南、閩西北三大旅游協作區,提升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三明、武夷山、永安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品牌。完善旅游基地服務體系,重點提升完善福州、廈門、泉州、武夷山四個旅游服務核心;支持泰寧、海絲泉州史跡、鼓浪嶼、三坊七巷等申報世界遺產,寧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等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拓展提升武夷山、鼓浪嶼、湄洲島(媽祖)、福建土樓、三坊七巷、古田會址、海絲文化、白水洋、太姥山、冠豸山、漳州濱海火山等精品旅游文化品牌,培育推介若干旅游文化線路,增強福建省在境外旅游市場的影響力,積極尋求新的市場增長空間,形成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齊頭并進的市場發展格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