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裝備制造業三年振興規劃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圍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深刻把握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制造業發展趨勢,依托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堅持構建微笑曲線全產業,彌補產業短板,延伸產業鏈條;強化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大幅度提高大型成套裝備制造能力、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總包企業集團,提高系統集成和總承包能力,建成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產業技術創新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調控能力,依托重點建設工程組織實施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和本地化制造,推進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加大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開展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堅持發展龍頭企業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相結合。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帶動作用,扶優扶強,培育具有提供系統設計、成套能力和系統服務功能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引導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堅持提高成套能力和構建特色產業集群相結合。努力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大型鑄鍛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上檔次、增品種。強化產業鏈的設計和安排,形成以大型單機制造為核心、上下延伸的產業鏈,構建現代意義上的特色產業集群。
(三)主要目標。
――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到2015年,我市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2013―2015年三年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重點發展千億級摩托車產業集群和風電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環保安全裝備、船舶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裝備、能源裝備、內燃機、大型鑄鍛件及關鍵基礎件等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重大裝備總裝及配套本地化率達到80%以上。
――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形成銷售產值1個千億級(重慶機電集團),8個100億級企業集團以及一大批10億級以上的專業化企業。
――增長方式加快轉變。生產組織方式和重要生產工藝得到改進,現代制造服務業得到發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勞動生產率提高5萬元。
――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到2015年,裝備制造業企業年研發經費投入占總銷售收入2%以上,新增5―10個國家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產品產值率力爭超過48%。
三、發展重點任務
(一)穩步提升,夯實千億級摩托車產業集群。
依托嘉陵、建設、力帆、宗申、隆鑫等龍頭企業,加強新產品開發,形成多品種、寬系列的摩托車產品結構,具備排量50―1500mm系列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產品發展重點轉向越野摩托、賽車、休閑摩托等特色產品,吸引雅馬哈、鈴木、本田、寶馬等在渝下單生產高檔摩托車產品;引導摩托車行業兼并重組,提升企業競爭力,形成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摩托車年產銷量超過200萬輛的大型集團,2―3個在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摩托車著名品牌;壯大上下游產業鏈,重點發展車架、電噴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力爭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90%;進一步強化通機、農機等延伸產業;發展摩托車競賽及娛樂產業,力爭每年舉辦2―3個知名摩托車賽事,打造全球最大、水平一流的摩托車展會。到2015年,摩托車產能達到1200萬輛、產銷達到1000萬輛,摩托車出口500萬輛,單車出口價值量提升到600美元/輛,全行業出口金額達到100億美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