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力國際貿易中心 浦東前灘成開發核心
目標:萬商云集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9年3月上海明確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以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也一直沒有被“冷落”。2012年,上海確定繼續發力國際貿易中心。
2011年,上海陸續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意見》和《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十二五”規劃》,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實現了“破題”。
同時,圍繞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上海編制完成《上海商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上海會展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上海電子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專項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
外高橋(600648,股吧)保稅區被授予全國首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崇明島成為全國首批十二家“國家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大虹橋服裝服飾出口創新基地升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隨著一批國家示范基地的建成,上海的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并不遜色于“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
特別是去年12月26日,商務部與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的開工,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建的“上海市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的掛牌,以及“中國(上海)網上國際貿易中心平臺”的開通,不僅標志著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入功能突破的新階段,也成為推動我國貿易轉型的重要舉措。
“浦東"三港三區"實際上展現的是上海對外貿易方面的優勢,虹橋商務區吸引更多的是長三角的企業家和消費者,世博園區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名片。著力這三點,找準貿易中心建設的定位與目標。”上海市政府的一位離任參事表示,“這些目標和舉措都基于上海在港口、航運、乃至金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并朝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最終目標前進。”
至于國際貿易中心的長遠目標,按照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商務委主任沙海林的表述,“2015年,上海將基本擁有比較完備的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2020年,上海將計劃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現代服務業發達,萬商云集,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與國家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貿易中心。”
差距:結算中心在大陸以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6月上海外貿進出口總額39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3%,規模創單月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89.21億美元,同比增長10%,略低于去年1月196.8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進口208.49億美元,同比增長10.7%,為歷史新高。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WTO研究教育學院院長張磊教授指出,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特大城市,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不能只是出口中心,還應成為進口中心,優化和提升對外貿易格局。這就涉及到上海在全球配置進出口資源的問題,確切地說,就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需要考慮如何通過進口促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解決這一問題,會給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同時,跟其他國際貿易中心相比,上海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比如新加坡擁有地區總部近500家,中國香港擁有地區總部近1300家;截至2012年2月,外商在上海累計成立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只有369家。
此外,上海尚未形成國際化市場運營環境,相當一部分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的跨國公司仍將資金中心、結算中心、維修中心、數據中心等設在大陸以外地區。
因此,專家建議,上海加快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必須緊緊抓住跨國公司資源配置向我國傾斜的趨勢,通過吸引地區總部整合跨國公司資源,進而推進上海產業的結構優化,推動上海城市經濟的升級轉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