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進口車市場混戰:4S店與外地經銷商的博弈
瘋狂進口的困惑
實際上,相對于2011年國內車市不到3%的整體增速,進口車市場可謂“風景這邊獨好”。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11年我國汽車海關累計進口量為100.35萬輛,同比增長30.1%;其中,進口汽車的上牌量為82萬輛,同比增長27%。
同時,跨國品牌看好中國汽車的增長潛力,紛紛加大了進口車的投放,也造成了經銷商庫存加大。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隨著進口車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先后突破百萬關口,回歸理性增長區間成為必然。今年進口車對于整體市場的拉升作用將明顯減小。
不過,目前各大跨國公司對2011年進口車仍有較高期待。據前瞻網了解,2011年上市的全新產品有31款,換代和新增排量共38款,其中換代15款;預計今年仍將有28款新車、12款換代車上市。中進汽貿高級經理王存預測,新產品的供給將拉動1/3的銷量增量。但庫存水平將處于高位,特別是上半年,庫存壓力較大。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進口車4月經銷商庫存指數2.7,5月不低于2.4,遠遠高于行業1.5的庫存警戒線,進口車庫存周期30天以上的比例也從30%上升到43%。
進口車競爭激烈還表現在進口車經銷商數量的增加。過去兩年進口車經銷商的日子明顯好于國產車經銷商,這吸引了很多國產車經銷商開始轉型經營進口車,或者增添進口車銷售業務。
庫存增長、資金周轉緩慢,為了使緊繃的資金鏈不斷裂,不少外地經銷商開始通過承兌匯票和流貸的方式融資。“在北京之所以進口車能形成價格洼地,很多都是外地的經銷商為消化庫存,將庫存車在北京進行集散,以極低的價格賣車回流資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京城的外地經銷商,通常會采取放棄利潤的方式,個別連貸款利率也賠進去賣車。
對此,顏景輝表示,北京市場由于消費能力強,輻射區域廣,不僅吸引了外地購車者,也成為外地經營者消化庫存的主要途徑。
動了誰的奶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1-5月北京進口車累計交易22100輛,同比去年15010輛增長47.2%。北京進口車所占新車銷售比重已經從前幾年的7%達到了9.5%。其中,有近三成以上的進口車是被外地消費者購買。
隨著進口車的急速攀升,激烈的市場競爭自然會催生經銷商間的矛盾。顏景輝分析,近年來進口豪華車4S店數量增多,世界頂級豪華車加快進入中國市場,國際一線品牌建店數量追求規模化,單體品牌店面積投資追求大型化、功能綜合化都讓4S店的經營成本增加,釀成了4S店模式與經銷店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2011年,北京汽車4S店的數量從3月的578家增至年底的592家,凈增14家,其中多為進口豪華品牌。雖然4S店數量的增加拉動了整體豪華車的銷售,但分流了客源,也讓經銷商陷入利益再分配問題。
一家豪華品牌4S店老總表示,目前在北京新開業的豪華品牌4S店投資都在上億元,在低利潤的背景下,需要至少三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而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建立網點的外地經銷商,只需花費一年150萬元左右的攤位費,這僅相當于一家中高級4S店一個月的日常開銷。
顏景輝表示,多數外地購車者只看價格,不看服務。因此4S店盡管使出渾身解數,但依然無法具備外地經營者在價格上的優勢。隨著整體銷量的增長,這一矛盾也開始激化,4S店利潤難以為繼,因此產生了抵觸情緒。
從這個角度看,4S店的建店規模不斷擴大,除了廠家在品牌形象等方面受益,對于4S店的經營以及市場的穩定都是不利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