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謀劃中日韓自貿區 服務業或為抗壓優勢產業
日前,中國與日本韓國為加強三方貿易合作,擬在我國構建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隨著中日韓自貿區概念的逐漸升溫,國內眾多城市紛紛傳出要申請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的消息,上海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與韓日隔海相望,理所應當會成為了中日韓自貿區中的活躍區域,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研究員倪月菊指出,對于上海而言,中日韓自貿區協定一旦簽署,為上海帶來的挑戰將大于機遇。
挑戰從何而來
倪月菊指出,日韓對中國的地域性投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日資主要關注遼寧、大連,而韓資比較關注山東;第二階段日韓的投資點主要放在華南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等;第三階段為長三角地區,也就包括上海。日韓投資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面向中國的低成本、廉價勞動力,而第二個階段則是通過中國向第三國輸送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到了第三個階段才將重心放在中國國內,開始關注中國人的消費熱情。于是日韓對上海的投資一開始就不像以前那樣側重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而是集中在機電產品、高新技術設備和服務業等領域。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4月份,上海市機電產品出口額為1185605.7萬美元,同比上漲了12.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751555.8萬美元,同比上漲了12.2%漲幅明顯。
從數據看出,上海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設備也是日韓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所以一旦自貿區形成,將對上海的兩大產業產生較大的沖擊。
尋找機遇
倪月菊表示,服務業將成為上海抗擊外來壓力比較有力的優勢產業。目前,在上海服務業投資領域方面,外商參與的范圍也開始不斷拓寬,已涉足商業貿易、金融服務、航運物流、娛樂文化、教育科研、醫療衛生、會展旅游等多個率先開放的服務業領域。同時,服務業外資的行業結構呈現集聚態勢,金融、物流、商貿、房地產、旅游和信息服務等六大行業已成為重要支柱,實現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比重已超過70%。
前瞻網了解到,2012年2月份上海市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75項,比去年同月下降19.4%;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4.54億美元,增長29.3%;實際到位金額11.51億美元,增長30.7%。其中,第三產業簽訂合同項目167個,合同吸收外資金額12.76億美元,增長25.2%,占上海市合同外資總金額87.8%,占絕對主導力量。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海的貿易基礎良好。航運方面,上海港口基礎設施的完備和服務的成熟度,與韓國和日本這么多年來生意上的來往,都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優勢;離岸金融方面,可能在貿易融資,金融衍生品等創新產品方面有著更大的進展。專家表示,上海目前經濟體量比較大,每步政策都會穩扎穩打,不會太過激進,走的是穩妥路線,更有可能邊看邊做邊改革,避免過大風險與波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