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科技創新成地方考核要求
隨著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四川省更是將之寫入了考評體系。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四川省委目標管理領導小組最近審定印發了關于力促新經濟發展的政績評價體系,這套體系在《2012年度市(州)保證目標》占據重要位置,首次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納入市(州)保證目標進行考核。
據前瞻網了解,該考評體系把以下指標作為地方政府的年度績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幅不低于上年度增幅,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數較上年度增長,萬人技術成果成交金額增幅不低于上年度增幅,申報國家、省各類重大成果轉化、產業化項目數增幅超過20%,組織企業參與各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增幅均不低于專利“十二五”規劃要求,專利實施轉化產值增幅不低于GDP增幅,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高于財政一般性收入增幅等。
之所以產生這個評價體系,直接原因是“兩強兩弱、一多一少”困擾著四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央在川單位強、軍工強,地方弱、企業弱,科研成果多、成果轉化少,四川擁有巨大的科技資源,但寶貴的資源還沒有變成財富。
另一原因則來自反思。江蘇常州市委書記今年已是第三次帶著隊伍到川大去對接項目,而且每年都去幾次。不單是常州,江浙、廣東一帶,不少書記市長親自帶隊,和學校、院所進行對接。為什么他們有這么大的積極性?
一個共識逐漸形成:四川省一定得有一套考核評價體系,才能真正把自主創新納入到主戰場、主陣地。而科技和經濟相結合,才是四川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跨越發展的核心內容。
摸底、調研、創新,四川制訂了科技自主創新與成果轉化考核細則。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彭宇行表示,在傳統發展觀時代,是以GDP為考核核心的政績評價體系;在科學發展觀時代,就應該加重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一套新的政績考核體系,既是一種導向,也是引導各級干部真正重視自主創新,將創新精神投入到經濟發展中,將之視為經濟增長的有力驅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