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溫家寶大力支持
四大功能:勾勒邁向“中心城市”路徑
從溫家寶總理在漢的講話、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到昨日的誓師大會,一次次思想碰撞中,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路徑逐漸清晰:大力提升創新引領、交通樞紐、產業帶動和綜合服務四大功能。
提升創新引領功能,把武漢建設成為全國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高地、參與全球產業創新的戰略支點、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
提升交通樞紐功能,盡快形成全國性鐵路路網中心、高速公路網重要樞紐、重要門戶機場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提升產業帶動功能,確保2016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再用5年時間實現GDP過2萬億。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國物流中心、國家級會展中心,讓“漢商”走向世界。
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建設全國教育服務中心,打造國家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打造全國工程設計之都,建設華中“總部之城”,建設全國旅游目的地。
一個特色:凸顯“東方水城”風貌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特色,就沒有生命力。阮成發說,審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競爭,10年比的是經濟,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昨日,武漢市首次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彰顯武漢特色,塑造獨具魅力的漢派文化,令“舌尖上的武漢”享譽全國。
在城市空間上,加快實現“1+6”布局轉型,在中心城區和新城區間建生態隔離帶,防止中心城區繼續“攤大餅”;凸顯“東方水城”風貌,即使犧牲一點眼前的經濟利益,也絕不能減少水域面積,絕不能破壞水生態;漢口、武昌、漢陽獨立成市,構成“三鎮三城”。
聲 音
助推大武漢 義不容辭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
助力大武漢復興,華中科技大學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我們要成為創新型人才的搖籃,為武漢騰飛輸送一流人才;成為科技創新的發源地,為武漢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動力。
一個城市前進的坐標與一所大學的理念從未如此契合無間,敢于超越已成為大學和城市謀求雙贏的共同選項。當理想的圖景轉化為實在的行動,當創新驅動發展為自覺的追求,我們堅信,無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世界一流之夢,還是大武漢重振雄風的復興之路,都已不再遙遠。
武漢是支點戰略的關鍵
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
實現大武漢復興,要“三步走”:第一步是成為中部“中心城市”,目前這一目標已經實現;第二步是成為國家的“中心城市”;最后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高瞻遠矚之舉。一方面,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光是復興大武漢這座城市,更是通過武漢這一龍頭,將拉動中部,甚至長江中游區域城市的經濟發展。對湖北來說,武漢更是我省構建促進中部崛起重要支點戰略的關鍵。
開好民情民意“直通車”
武漢市“布衣參事”胡全志
城市的建設發展,榮辱興衰與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能親身經歷武漢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偉大歷史階段,是每一位熱心市民的福分和驕傲。作為一名“布衣參事”,我要開好民情民意的“直通車”,當好市民的“貼心人”,當好政府工作的“監督員”,充分盡到一個公民的義務與權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