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 北京營改增試點路難行
繼上海試點營改增取得成效之后,全國各城市大都躍躍欲試。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北京市遞交國務院的營改增試點方案,提議將7月1日作為試點開始日期,但現已到6月中旬,仍未見任何官方文件下發。北京財政局證實,北京試點時間仍未確定。
參與財政部調研上海營改增試點的一位專家解釋,上海試點至今也才六個多月,還有待觀察,以便更穩妥地推進營改增。
也有專家指出,這跟目前國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形勢有關,若急于擴大營改增的范圍,對地方財政承受能力是一個很大考驗。
北京積極準備
小趙是北京一家廣告公司的財務主管,她一直密切關注北京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動向。最近,她表示,有點看不明白目前北京營改增的狀況:稅務機關已經將他們公司近三年的稅收情況核對過了,但最近稅收征管員又重提營業稅,增值稅貌似仍在遠方。
“企業會按季度向稅務機關預繳所得稅。現在二季度都快結束了,北京營改增的正式文件還沒出來;三季度一開始,得預繳三季度的所得稅,最后不會將試點推到三季度結束后吧?”這是她推測。因為北京選擇二季度的開端7月1日,作為申請試點開始日期,在她看來,就是有這方面的考慮。
6月6日,北京注冊稅務師協會組織會員單位,進行了一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政策輔導大會”。給現場參會代表發放的輔導材料,表明北京試點的討論方案,是以7月1日作為試點時間。
可是,北京國稅局主講的幾位稅務官員,均未透露北京確切試點的時間。大會講解的政策基本就是上海試點的方案,僅營業稅差額納稅政策方面,差額的計征方法跟上海有所區別。不過,參會的稅務師表示,這兩種計征方法,最終計算出的稅負差別不大。
北京營改增小組,現在仍分財政、地稅、國稅三部分,在進一步地研究政策。北京財政局回應,現在稅務機關和企業都在進行積極的準備,但最終試點時間還得需國務院通過。
“即征即退”政策漏洞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上海試點的方案中,因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政府須補貼企業大量資金。
如融資租賃業務的即征即退。這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對融資租賃業的極大利好消息。因為融資租賃業務,原征收營業稅時,適用5%的稅率,現在改征增值稅后,政策保證其增加稅負不會超過3%;同時,按照現行試點方案,融資租賃業務適用17%的稅率,又能為其下游企業開具17%的增值稅票。
業內專家指出,營業稅改增值稅為企業帶來利好,是件好事;但若是重大利好,則是制度設計上有問題,因為這有違稅負公平的原則。
另一個則是洋山保稅港區。上海試點方案規定,“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試點納稅人提供的國內貨物運輸服務、倉儲服務和裝卸搬運服務”,可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解釋,在營改增試點前,在洋山注冊的企業,從事國際航運業務和國內物流的企業是免稅的。試點后,實行稅收的“即征即退”,即先交稅,再退稅;而且這其中的附加稅是不退回的,也就是多了附加稅的部分。
據上海試點的一物流企業老板介紹,這里存在一個資金占用的問題,先交稅,要等上“45個工作日”,才能將稅收返還給企業。
不過,胡怡建指出,“即征即退”是為了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更完整原來免稅的企業開出的增值稅發票能抵扣給下游企業,原享有免稅政策的企業,需要政府的退稅。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洋山保稅港區,還存在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套取政府退稅的問題。具體操作邏輯如下:企業可隨意注冊大量企業,這些相關企業互相之間開具大筆增值稅發票,一方面上游企業能獲得政府退稅,另一方面下游企業又能取得抵扣發票。
物流業稅負爭議
上海試點反映出的結果是,部分交通運輸行業的企業存在稅負增加的現象。
原本完整的物流業鏈條,因為被分割成交通運輸業適用11%的稅率,和物流輔助業6%的稅率,這給稅務機關以一定自由裁量權,同時也給物流企業一定避稅空間。
據前瞻網了解,上海物流企業跑去洋山保稅港區注冊企業,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不過一位物流業老板認為,最好能將物流業的稅負統一為一檔稅率,不然操作起來太麻煩。而且,存在這樣可6%、可11%的空間,對企業而言也是不公平的:有些企業談判能力強,能爭取到低稅率;有些企業談判能力弱,就只能歸類到高稅率,企業應將更多心力放到業務上,以實業創造效益,而不應在稅收征繳環節耗費太多心機這,這樣不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