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浙商投資浙江服務業10個百億項目
近年來,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各地方政府開始謀求發展出路。自去年年底,浙江省啟動“浙商回歸”工程,以實現“浙江人經濟”與“浙江經濟”融合發展。現在,這一工程正得到省外浙商的回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在滬浙商已規劃10個百億項目,抱團投資浙江。
如何能在這樣一個“資源小省、經濟大省”中再次獲利,產業選擇成為在外浙商回歸的重點考量。富春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國標表示,投資領域將以服務業為主。
浙江學者稱,這說明浙江推進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顯現出巨大的投資空間。
抱團回歸
去年6月,東陽籍商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自己的家鄉東陽投下了第一筆錢。
在4月24日舉行的項目媒體溝通會上,郭廣昌透露,這個名為“中國木雕文化博覽城”的項目已經啟動,預計投資金額達110億。
“按照新任會長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的規劃,上海浙江商會會抱團在浙江投資10個百億以上的項目,東陽木雕城只是其中一個。”郭廣昌說。
“這是基于宏觀形勢的變化和未來產業的朝陽性所做出的投資判斷。”項目的股東之一,張國標說。
作為在滬浙商,郭廣昌、張國標等人對回鄉投資興趣頗濃。
“上海金融、信息資源在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而浙江有好的制造業基礎和民營經濟的特定土壤,兩地相互嫁接,將會相得益彰。”張國標說。
而對于回歸路徑的選擇,“更多會偏向服務業”,張國標說。
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教授程惠芳認為,此輪浙江省引進浙商回歸投資,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投資增長率,而是通過對資本的引入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勞動密集型的投資想回到浙江是比較困難的”。
主投服務業
“浙商回歸一定是跟未來產業的轉型升級的項目相結合的。隨著浙江金融改革的推進和海洋經濟的發展,服務業的空間會越來越大。”程惠芳稱。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省份,浙江一季度的出口增速僅為6.1%,不僅低于全國平均增速1.6%,更與去年同期26.1%的增速相去甚遠。
讓浙江的增長好于預期的是第三產業。根據統計部門的數據,一季度浙江第三產業增加值3138億元,增長8.2%,不僅快于第二產業增加值,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這表明浙江正處在從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過程中。”程惠芳說。
“三產的投資額相對比較小,并且對消費的帶動作用比較大。”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說。
程惠芳認為,在第三產業中,增長比較快的是旅游、商貿和文化產業,“這些行業的成長在浙江已經初見成效了,而隨著服務業規模的逐漸擴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會逐漸增強。”
不過,盡管三產增長已經快于二產,浙江目前仍不會放棄制造業。程惠芳說,“制造業是浙江的根,浙江將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轉型。”
就在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的第二天,4月25日,浙江召開了全省范圍的電視電話會議,其主題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省委書記趙洪祝為三個產業發展的定調是“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實服務業”。
徐劍鋒也認為,制造業的投資也并非完全沒有空間,實施的路徑可以通過提升改造,選擇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
這和擬回歸浙商的思路不謀而合。
郭廣昌表示,浙商對制造業不會完全放棄,“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會通過效率和品質的提升來解決,我們希望能夠在浙江生產出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產品。”分析得出,多管齊下并有所側重或成為浙商回歸工程的重要指導方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