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打造信息產業城市群
近日,西部三個信息產業重點城市成都、重慶和西安引進多個大型信息產業項目以及信息產業展會,包括成都引進的全球電子行業領先的連接系統提供商莫仕公司3000萬美元的擴建項目;西安引進的三星電子NAND型閃存工廠,一期投資多達70億美元,是目前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以及在重慶舉辦的中國大陸首個涵蓋云計算行業全產業鏈的展會——“2012中國國際云計算博覽會”。
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表示,西三角三個重要城市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角力競爭已經展開,西部在借此機會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外,還需盡力避免同質化競爭。
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葛紅林說,西部發力電子信息產業的大背景是,世界制造業梯度轉移,以及軟件業國際化分工帶來的大量國際軟件業務離岸或在地承接的機遇,同時面臨國內區域信息化、領域信息化和行業信息化快速發展而形成的巨大的軟件需求市場。
從歷史沿襲觀察,西三角三省市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原因和基礎各有不同。
重慶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背景是,在過去以軍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中,缺乏新興產業作為承接,因此期望通過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來調整產業結構;而陜西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歷史悠久,累積了豐富的研發經驗;而四川則依靠高校優勢和眾多電子科研所。
在產業轉移這一巨大機遇面前,三地都傾入了全力。
以成都為例,目前,成都在軟件產業方面已經在西部形成競爭優勢。事實上,幫助莫仕公司作出第三次增資決定的,正是來自成都軟件產業的一組數據:2011年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率超過40%,其中軟件業超過了1000億,占全國軟件產業的7%。而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成都市軟件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從50億元上升到1300億元。
成都市政府亦期望,隨著戴爾、聯想、仁寶、緯創等筆記本電腦項目在
2012年全面投產,總計4000萬臺的年生產能力,將使得成都躋身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終端產品制造基地之列。
面對成都的挑戰,重慶和陜西亦不甘示弱,重慶希望在2015年建成亞洲最大云計算基地,成為中國最大的離岸和在岸數據處理中心。而陜西則以西咸新區為依靠,通過引入三大通信運營商,最終成為西北信息產業中心。
避免野蠻生長
而在上述三地角力信息產業龍頭地位的同時,暴露出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在東部地區加工制造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的情況下,西安、重慶和成都三地通過引入電子信息產業,除可以增加地方財稅收入外,亦是調整產業結構的好機會”, 一位西部區域研究學者表示,“但在政府主導的產業競爭中,更應該避免野蠻生長的情況發生”。
而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三地發展信息產業都共同面臨的難題,第一是配套,渝、陜、川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盡管有一定的基礎,但產業并不及集中,不符合目前對于產業集群以及構建完整產業鏈的要求。
第二是交通問題,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相當部分面向國際市場,無論是進口關鍵零部件,還是成品運輸,運輸能力和成本都是問題。其中重慶是三地中唯一具備成熟水運條件的城市,“但電子信息產品由于重量輕,附加值高,往往通過航空運送,因此三地的空運覆蓋范圍需要進一步提升。”
此外,相對成都和西安的人才優勢,盛毅認為重慶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西部城市在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的招商模式、管理模式上,依然缺乏經驗。
成都市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表示,在國內外知名軟件公司落戶成都的同時,行業內高端人才依然相當缺乏,此外,面對日益增多的企業,園區內的硬件設施已經不能提供有效的保證。
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認為,目前西部城市在招商中仍然很容易陷入“比優惠政策”的誤區。
葛紅林表示,政策優勢有其局限性和不可持續性,而投資者選址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城市資源配套以及服務是否專業、人才資源是否適合長久業務成長等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