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 能否推動杭州成為中國第五城
天津。
四大直轄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業中心,名頭很響,鋼鐵和石油是支柱產業,三星電視和空中客車的生產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確實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國影響力。
天津最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是國家火箭航天基地,體現了天朝政府要將天津打造為國家戰略國防工業中心的意圖。只是,這個產業的規模目前仍然太小,還不具有帶動全局的影響力。
在國家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天津在過去的十年經濟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經超過了北京和上海,但是為什么在人們關于一線城市的討論中,始終有意無意的被人忽視?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天津的GDP過于依賴國企投資,缺乏市場化競爭力的產業:無論是航天還是石油,這些產業的決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關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區,承擔的是北京央企的生產基地角色。
由于這樣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繼續膨脹,也不可能獲得一線城市的地位。
重慶。
四大直轄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業中心,名頭很響,汽車和IT制造是支柱產業。
重慶在過去的五年里經濟崛起速度極快,堪稱和天津并列的雙子星。這里也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內陸產業轉移的中心。轉移的主要產業就是蘇州的筆記本電腦制造業。但目前仍然處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業話語權。
另外一個核心產業,就是以長安和力帆為代表的汽車工業。汽車業的影響力和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但長安汽車畢竟只是業內老四,被三大集團死死壓住。長春有一汽尚且沒位子,重慶的產業影響力仍然欠點火候。
這就是目前的現實:重慶的經濟規模很大,但是經濟水平距離發達地區仍有差距,一線的人才一般都不會考慮去重慶發展。
十年之后,重慶有潛力發展成為一線城市,但目前還不是。
成都。
西部雙子星之一,曾經被譽為第四城,我理解為這是發展的目標。
成都確實有這個潛力:和重慶一樣,這里是內陸產業轉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業成群結隊在這里扎營,其規模和影響力正如蘇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
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蘇州的翻版,雖然外資很多,經濟欣欣向榮,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本土企業。
成都的第四城之夢,在十年之后。
武漢。
華中經濟中心,汽車和鋼鐵是兩大支柱。尤其是東風二汽,武漢的所有榮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
在2010年代的中國,伴隨著產業升級的東風,汽車業和石化業將成為兩大支柱產業。
只可惜,東風汽車的合資伙伴只是行業的二線,他也缺乏民企的靈活機制,這使得東風永遠都不可能成為通用福特一樣的巨頭。
武漢的底特律之夢或許永遠都不可能實現,武漢離一線城市的距離仍然很遠。
蘇州。
蘇州和深圳的gdp之爭曾經炒得很熱。蘇州有這樣的資本:這里是外資跨國企業的主要制造和研發基地,歐美,日本,韓臺的跨國資本都視這里為樂土。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發人才,而且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僅次于深圳。
近年來,蘇州也發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頭:沙鋼集團,恒力石化,波司登服飾,還有一些電纜,電梯等細分行業。
但蘇州的致命傷在于:蘇州的外企只是將生產基地設于蘇州,決策總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國外。在這些產業領域內,蘇州不具有話語權,其地位正如天津之于北京,東莞之于深圳。
蘇州的民企所影響的行業,又大多只是傳統低端產業,不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實在是件尷尬的事情。
正因如此,蘇州想晉身一線城市,始終缺了些底氣。
杭州。
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華東區域經濟中心,似乎離一線城市的位置最遙遠。
但我不這么認為。
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第一大省。在機械,化工,食品,紡織品,外貿出口等諸多領域內具有全國影響力。而浙江民企的總部大多設于杭州。
杭州在全國具有話語權的行業包括:
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業,
吉利汽車,萬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奧克斯空調為代表的機械工業,
恒逸石化,榮盛石化為代表的化纖業,
娃哈哈為代表的食品業。
正因為有這一大批行業龍頭的存在,杭州對全國一線人才形成了較強的吸引力。
從產業影響力的角度來看,杭州是離一線城市最近的城市,唯一的缺點,只是經濟規模小了那么一點。但是無論如何,如果要評選中國第五城的話,我認為杭州是最接近的選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