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規劃局:北京到保定新的鐵路客運專線開始謀劃
2014-03-28 14:55:49 責任編輯:QZ133 來源:經濟觀察網
過去數十年,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并不理想。表現出來的現象是:河北一廂情愿,因為北京不積極,對接并無太大進展,而天津和河北又是競爭關系,三個地方難以抱團兒。侯錚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在今年2月26日之后,這個進程明顯加快了。北京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對接的速度也加快了。
河北省發改委表示,目前河北只是根據各個城市特點和功能定位編制方案,對各個城市功能和產業做一定的分工,這只是河北自身的看法。政策能不能落地,北京、 天津是否認可,還需要國家大規劃出臺后,定下三地各個城市的分工,然后河北省根據大規劃再落實。為此,無論是《意見》,還是《規劃》,都 要在國家大規劃確定之后才能實施。
保定再發現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原有的規劃思路肯定會有打破。
保定市規劃局總工辦主任侯錚說,原來的規劃是基于原來的人口和產業,屬于小區域的城市空間規劃。現在承接首都行政功能轉移,對保定來說,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保定整個空間規劃,包括原來所做的《保定環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等一系列產業和空間規劃,都將面臨著調整。
不過,究竟哪些行政功能會轉移過來?轉移過來如何布局?侯錚說,這仍然要等待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出來以后,肯定會與保定市現有的空間規劃相互結合,重新進行規劃。侯錚說,雖然目前還無法知道確切位置,但可以預見的是,肯定會規劃到利于點到點通勤、有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地方。
基于此,北京到保定新的鐵路客運專線也開始謀劃,侯錚說,雖然北京和保定之間已經有了京石客專,但保定只是經停站。未來,要實施京保之間的同城化,京石客專仍然難以滿足需求,需要有新的更便捷的城際交通線路。但是是謀劃新的線路還是在原有線路的基礎上擴軌,這些都沒有明確。
為什么是保定?
保定承接北京行政和產業轉移,簡單來說,就是北京做減法,保定做加法。在考慮北京的功能疏解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周邊地區的承載力。
侯錚說,實際上,保定市水利局之前已經專門做過一個水資源承載力的分析,經過綜合分析,保定有最優越的承接條件。實際上,保定的王快水庫和安格莊水庫,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就每年給北京供水2億立方米。為此,保定市水利局進行了測算,按照年平均用水量,在滿足所有的產業發展,包括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之外,到2015年,保定能節省出7億立方米的水,可以接納300萬人口。如果考慮節水技術的普及,到了2030年能剩余12億立方米的水,能接納500萬人口。所以,在空間和水資源上,保定都沒有問題。保定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防洪安全體系。侯錚說,保定上游的王快水庫可以抵御千年一遇洪水,工程非常堅固。
之所以選擇保定。侯錚認為,更多是因為保定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因為環首都具有承接條件的,只有保定和廊坊,但廊坊夾在京津中間,如果選擇廊坊,將會形成一個帶狀的城市群。但京津保三個城市之間,則是個正三角形,這種區位布局更能優化城市群格局,選擇把保定做大做強,可以真正站在區域統籌的角度上解決大城市病,形成一個科學的城市組團。
北京轉什么?保定要什么?
對于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現在北京和保定兩地,正處在密切的對接和溝通之中。侯錚說,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協調對接總歸有一個過程。因為北京疏解出來的東西有可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保定希望承接的則是高新技術產業。
作為保定,希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和臨空經濟、現代物流等產業,并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侯錚說,作為區域平衡來說,并不是說北京疏解出來的東西我都接。在這個中間,北京想轉移出來的產業,和保定想承接的產業,是有偏差的,這種偏差可能是普遍現象。最終,京保兩地,一定是本著打造同一片藍天,呼吸同樣干凈的空氣,飲用同樣清潔的水源來協同發展。
而對于保定,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兩地城市建設的標準會趨向一致,首先生態建設的標準是一致的,同時在交通、產業的標準也應該是一致的。而實際上,保定現在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污染應急預案的標準已經和北京保持一致。這一點上,國家的標準2016年才能實行,保定2013年已經按照以北京的標準為標準了。
按照《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在北京行政職能和產業向外疏解的同時,北京周邊的一批縣(市)也將建設成規模適度、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的衛星城市,構筑層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區域城鎮布局結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