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成績單公布 60個企業只1家不盈利
華西村新商業版圖 以重慶為中心開發礦產資源 以深圳為中心做高科技產業 以湖北為中心開發農產品 華西村三產服務業對華西整個集團的利潤貢獻率,已經超過六成。中國國家測繪局供圖 張葉 制圖
今年省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轉型”和“創新”躋身關鍵詞。要考察這兩個主題,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華西村,無疑是絕佳的觀察對象,尤其是在“后吳仁寶時代”。
當年,吳仁寶憑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企業家冒險精神,打造出聞名天下的“中國第一村”。如今老人離去,在傳統工業普遍遭遇瓶頸、村內資源已經窮盡的情況下,這個中國新農村的典型往何處去,令人關注。和富有演說魅力的父親不同,華西村“新掌門”吳協恩較少面對媒體。此次省兩會間隙,省人大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獨家專訪。
不變的是成績
揚子晚報:現在的華西村究竟怎么樣?
吳協恩:很不錯、超乎預期。
60多個企業,只有1個沒盈利
去年3月18日,老書記吳仁寶過世,揚子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華西村民悲傷異常,不少人都有失去主心骨的茫然感。外界更有輿論傳出:“天下第一村”的牌子還能扛多久?
支柱產業下滑怎么辦?
村內外的人,都將目光聚焦在吳仁寶的第四子、華西村“新書記”吳協恩身上。當時,剛剛失去父親的吳協恩,公開接受記者采訪時,只表達了一個意思:“老書記雖然過世了,但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延續。”
從這句略顯官方的回應可以看出,在吳協恩心中,后吳仁寶時代的華西村,仍會沿用吳仁寶的做法。
然而,當下的社會和50多年前華西剛建村時已不可同日而語,就是和奠定華西基業30多年前比也已天翻地覆。擺在吳協恩面前的各種復雜的情勢看起來個個都很棘手——諸如村內自然資源幾乎已經窮盡,華西村的支柱產業如鋼鐵、紡織等利潤嚴重下滑。
第一份成績單“很不錯”
“現在的華西村究竟怎么樣?”見到吳協恩之后,揚子晚報記者首先拋出的就是這個問題。
不少人都想知道,后吳仁寶時代的元年,這個天下第一村的成績單。
“很不錯”、“超乎預期”,吳協恩用了兩個詞回答,“年終盤點,各個企業不僅均完成了預定指標,總體還超了4.03%,集團可用資金26個億。”
吳協恩介紹,2013年以來,華西的經濟形勢良好,集團下屬60多個企業,除了一家傳統企業不盈利外,其余都是盈利的。
他略顯自豪地向記者描繪了當下華西集團的商業版圖:西部以重慶為中心,北到西藏、新疆,南到云南、貴州,開發礦產資源;南方以深圳為中心,做高科技產業和文化產業;中部以湖北為中心,輻射全國,開發城市建設項目和農產品批發市場……
這些事情看起來和華西村本土沒什么關系,卻是華西村2013年業績的最大貢獻者:主要利潤來自于旅游服務、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遠洋海工、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礦產資源。“三產服務業對華西整個集團的利潤貢獻率,已經超過六成。”吳協恩說。
變化的是觀念
吳協恩:(父親)那一代人真是冒著蹲監獄的風險去改革,現在國家鼓勵我們創新。
從偷辦投資公司到轉型物流
吳仁寶離去之后,“新掌門”吳協恩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堪稱優秀。然而,和吳仁寶時代相比,吳協恩手下的華西已經換了“里子”。轉型看起來很大膽,所謂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遠洋海工等,對農村人而言“望而生畏”。
當年背著父親辦投資公司
吳協恩的解釋是,現在的時代已非父親當年那個年代。他回想起父親1969年偷偷摸摸辦小五金廠的歷史,“那一代人真是冒著蹲監獄的風險去改革,現在國家鼓勵我們創新。”
言語間,吳協恩對父親充滿尊敬,但他又肯定地說,“不能用老一輩的方式做現代的事情。”
吳協恩講起了2005年和父親的一起“沖突”。當時看上海要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于是他決心進入金融行業,但老書記吃不準這個行業能不能賺錢,感覺華西村沒這個能力。
吳協恩采用了吳仁寶當年的方法來“對抗”父親——他悄悄辦了個金融投資公司。“我心里是有底的,傳統五大行肯定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留下的空間只能是民營資本去填補。”
結果,當年年終盤點,吳仁寶發現集團多了個有幾千萬利潤的企業,吳協恩“負荊請罪”,詳述來龍去脈。充滿智慧的吳仁寶自然點頭同意,“老書記的一大優點就是不固執。”吳協恩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