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借力大項目拉動經濟 服務業短板隱憂難消
時至年中,各地經濟半年報陸續公布。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的天津,GDP同比增長12.5%,雖相較去年14.1%的增速有所下降,但在已公布半年報的20多個省區中,依然保持了領頭羊的地位。
過去兩年曾一度與天津并列第一的重慶,今年則以微弱的差距和云南并列第二,同比增速為12.4%。摘得“探花”的是現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曾主政過的福建,11.3%的同比增速依然延續了近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態勢。
從中共“十八大”以來地方政局調整后的首份經濟半年報可以看出,雖然整體格局變化不大,但各地在延續過去增長慣性的同時,主政者的新思路已經開始對地方的發展產生影響。
依舊是大項目帶動
根據天津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6579.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5%。以微弱優勢領先并列第二的重慶、云南。
對天津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依然是工業。分產業來看,天津市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79.35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529.36億元,增長12.6%,其中工業增加值為3260.67億元,增長12.6%,拉動全市經濟增長6.6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52.8%。第三產業增加值2970.30億元,增長12.6%。
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蔡玉勝認為,天津之所以能保持比較高的增速,與其城市定位、產業結構有關。首先從城市定位上來看,天津在新世紀被定位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從實現城市功能定位的角度來看,就要求自己要跑得快一點;其次是天津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上的工業項目多一點,尤其前兩年工業項目積累比較多,在外圍出現蕭條,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積累的項目投產、達產,產能得到釋放,促使增長率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集中推出新一批重大項目170項,總投資2213.9億元。全部建成后,預計將新增銷售收入近3000億元,實現利稅300億元。在天津的核心增長極濱海新區,大項目的拉動作用同樣明顯,上半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57.61億元,增長14%。在總投資達到億元以上的項目中,鑫茂光纖、輕紡創新大廈等61個項目竣工,易力達轉向器、華泰汽車等109個項目開工建設,中海油LNG碼頭、海河隧道等583個在建項目穩步推進。“大項目”帶動戰略是天津近年保持快速增長的一項重要支撐。截至目前,天津市已連續5年累計推出工業大項目180項、服務業大項目120項、區縣大項目88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大項目140項、市政交通大項目80項、商貿旅游“短平快”項目40項。這1440項重大項目將在2013年全部建成。據測算,建成后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2.6萬億元左右,實現增加值9000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130萬人就業。
除了“大項目”帶動,蔡玉勝還從上半年的數據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變化:民營企業增長比較快。從投資結構來講,民營制造業投資增加,對天津來說,是個可喜的變化。
根據天津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新注冊民營企業14625戶。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9.8%,小微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6.9%,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7.0個和4.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2737.53億元,增長28.5%,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4個百分點。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劉剛認為,上半年全國GDP增長7.6%,比之前略有下滑,而天津的GDP仍然維持在一個高位運行的狀態,這得益于天津經濟結構發生的積極變化。近年來天津通過“引進大項目”、“發展科技小巨人”和“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內在結構正在發生改變,整個城市的發展進入平穩快速的增長通道,不會像一些產業結構單一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大起大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