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允許海外交易所進駐 不利境內交易?
據前瞻網了解,中國政府將宣布一項新計劃,允許海外商品交易所在上海即將成立的首個自由貿易區內設立屬于自己的期貨倉庫。
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常清表示,雖然境外期貨交易所在境內設立期貨倉庫,將有利于中國企業到境外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對沖企業經營風險,但是作為中國期貨市場的設計者,他認為一旦中國境內市場對境外期貨交易所開放,境內交易所將受到強烈沖擊,直接影響我國在全球大宗商品中的定價權。
常清介紹,在設計中國期貨市場之初,曾嚴格制訂了中國期貨市場兩步走的戰略方針,首先是建立國內統一的大宗商品競價中心,完成我國價格體系改革的目標,這一目標早已順利實現;其次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開始國際化之后,國內期貨交易所可以成為亞洲時區大宗商品定價中心。
常清認為,國內期貨交易所由于是政府主導,目前仍處于半市場、半行政的狀態,交易、交割規則不完善,交易品種稀缺、交易不活躍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連帶著從事大宗商品貿易的企業以及期貨公司近年來經營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
“一旦境外完全市場化主導的交易所進入,境內交易所將會處于被動的局面,交易所經營必然出現嚴重問題”,常清說。
在常清看來,上一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倡導的交易所市場化改制如果得以順利實施,將會改變目前國內期貨市場長期面臨的問題,“但很遺憾,目前證監會似乎并沒有繼續推動這一改制的計劃”,他說。
隨著經濟體量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但在全球貿易中中國企業并沒有分享到足夠多的利潤。常清分析,這正是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滯后,導致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定價中處于完全被動局面所造成的。
對于國務院允許境外交易所進入上海自貿區,上海期貨交易所表示,上期所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保稅區以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都已經試點設立保稅交割倉庫,此前對于交易所來說這是市場化試點帶來的優勢,一旦境外交易所進入這一優勢將喪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