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懷遠千畝耕地遭強征 失地農民不見補償款
基層土地流轉亂象正在安徽懷遠縣個別地方上演。
在遠近聞名的“石榴之鄉”安徽懷遠,一紙發展石榴產業的文件,讓當地農民在地方政府的征地行為下無所適從。
該鎮禹廟中學后的近千畝耕地,如今有的撂荒,有的則被種上了石榴幼株。2012年秋收后,禹廟村委廣播通知該地塊不許農民安種,并稱“外商”要來此開發石榴產業。
此后,村鎮干部開始了量地行為。其間,一些膽大的農民依舊種上了小麥,至2013年4月,已經在養花灌漿的小麥被鎮相關干部帶著村干部強行用鏟車一鏟而光,鏟掉小麥近300畝,當時村干部承諾一畝小麥賠償300元。
那些被村干部強行丈量后集中流轉為石榴產業園的土地,則以每畝每年800元的單方作價補償給失地農民。
而對于該800元補償款,鄰近幾個村莊的村民也是說法不一。一些村民表示村干部將每戶應得補償款送上門,“不收也得收,收了就表示同意了”,村民陳先祥說。另一部分村民則表示,連300元的青苗補償都沒有到位,更未見800元的土地補償了。
最令村民不解的是,從始至終他們未見任何官方文件及合同,也沒有人對政策做任何告知和解釋。村民多次要求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均被拒絕。官方也沒有出示相關文件。
“沒簽合同我們也不敢要這個錢,因為我們不知道后面會怎么樣,現在物價上漲這么快,不可能不調整”,村民陳先祥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確保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信息溝通、政策咨詢、合同簽訂、價格評估等流轉服務。而在一些基層,土地流轉則變成了村鎮干部命令式的運動。
“除了違背農民意愿的行為,皖北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非糧化傾向嚴重也值得注意”,當地農業專家認為。
懷遠縣是一個典型的皖北農業縣,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因盛產石榴而聞名。根據《懷遠縣石榴基地建設工程規劃》(2005-2014),至2014年,全縣石榴生產基地將達7萬畝,其中新建5萬畝,總投資逾2600萬元。
大洪山區域規劃發展到1萬畝,前述馬城鎮近千畝石榴產業園則包括在大洪山石榴產業園工程內。據村民介紹,該項目以山坡耕地上報,其實都是農戶的良田,畝產小麥都在500公斤左右,如今則被發展成了石榴基地。
根據當地政府規劃,5萬畝新植石榴三年后掛果,五年后達到盛果期,每年可新增優質石榴5萬噸,總產值2億元,項目區為農民新增收入1.5億元,成為懷遠農村經濟重要增長點。
根據國家規定,要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而在基層農村,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則在這一輪土地流轉下為少數人牟利。
馬城鎮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及農村環境較差。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前些年一些農民在山上開山采石,后被禁止,一些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種地,非農收入很少。
“石榴園理應承包給農戶,相反承包人卻是本村的一些沒有失地、有權有勢力的大戶。”當地農民說。
據悉,該鎮殳李村村支書陳勛官之子陳增和便承包了大片石榴園土地,在該石榴園地塊中還聳立著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增和石灰窯廠”,但陳勛官本人拒絕了采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