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投資800億 試點“北斗”產業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湖北武漢不斷推進智能城市建設。近期在武漢舉行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以下簡稱“北斗年會”)上,武漢被確定為“北斗”產業化試點城市。
北斗年會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投入應用以來的首次年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一旦相關應用技術成熟,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值將達5000億元。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這次年會上表示,要把武漢建設成全國重要北斗導航應用產業基地。
而隨著這一產業的發展,作為“大學之城”的武漢有望借此改變人才外流及科研成果本地轉化不足的現狀。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大校長劉經南介紹稱,豐富的科研資源是武漢成為試點的重要區位優勢之一。
劉經南表示,武漢有武大、華中科大等眾多高校和研究所,可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武漢還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可以提供足夠的人才;其次武漢作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這些交通設施在未來幾年都會使用北斗衛星導航。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將逐步推動北斗的規?;瘧谩N錆h在2012年已宣布將投入800多億元建設智慧城市。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稱,“北斗”這樣的高新產業與武漢市擁有的科教資源相結合,是對高??蒲谐晒D化的重要探索。
但是一直以來,擁有眾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全國大學生數量最多的武漢,科教優勢并沒有最大化彰顯,當地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反而與廣東等沿海地區聯系緊密。據了解,如武大、華中科大等高校,都在廣東建立研究院,將科研成果運用于當地企業。
人才流失也較嚴重。武漢市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武漢地區高校畢業生22.12萬人,11.2萬人選擇留漢就業;2011年畢業生總人數26.77萬人,留漢為8.83萬人;2012年畢業生為27.66萬人,留漢僅為8.64萬人。
前瞻網了解到,近些年,武漢市逐步認識到這方面的不足,陸續出臺政策。2012年,武漢政府借鑒湖南長沙等地模式出臺“黃金十條”,包括支持教授“下海”創業,為其保留5-8年崗位,以及將成果收益權的70%乃至80%劃歸創業人員等一系列令外界關注政策內容。
今年以來,武漢市啟動“留漢工程”,爭取每年新增留漢大學生人數到10萬人,并出臺取消畢業生落戶限制、新就業大學生可享公租房、服務基層可直接入編,以及給予重點引進人才資助等優惠政策。
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2012年10月,武漢市政府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建的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武漢智能裝備工業技術研究院同時在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成立,12月,與武漢大學共建的“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掛牌。到2013年,武漢市政府與其他重點高校合作建立工業研究院也都提上日程。
“從落戶政策到資金支持,能想到的政策都已經公布,能不能留住人才并加快科研成果本地轉化,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葉青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09年的205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556億元,年均增長3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2009年的711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353億元,年均增長24%。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09年的74億增長到2012年的169.7億,年均增長32%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