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鐵開通9天出3事故 專家稱技術能改造軟弱地基
杭州地鐵現滲水
浙江杭州地鐵目前正面對來自社會上的質疑眼光。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9天,連續發生三次滲漏水事故。雖整改完畢,但民眾仍心存疑慮。杭州地鐵集團質量安全部門負責人和杭州資深地質專家表示,杭州屬于軟弱地基區域,只要安全措施做到位,再差的土質,從工程技術上來說,都沒有問題。
杭州勘測設計研究院前總工程師、現顧問工程師寇秉厚從事杭州地質勘測研究工作已有50多年,6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杭州的地基是淤泥質土和粉砂土組成的軟弱地基,特別在錢塘江兩邊沉積了10-20米的粉土粉沙。
據介紹,上海的土質情況和杭州較為類似,也是屬于淤泥質土和粉土交互的軟弱地基區。寇秉厚認為,上海10條地鐵線的運營可以證明在軟弱地基上是可以建地鐵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地鐵的質量關鍵還是取決于工程技術、建設用材和管理。
為保證安全連續墻的建設是措施之一。連續墻是一個個鋼筋籠外面再澆混凝土形成墻塊后,再埋到地下,相互連接形成的。“若基坑開挖15米,連續墻的深度為30米。連續墻的厚度取決于地質、基坑開挖的深度寬度等。”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質量安全部部長、高級工程師王德仁說,由于連續墻并不是一次性鑄就的,而是由墻塊拼接而成的,水可能就會順著施工縫滲漏下來。像城站站漏水點就位于地鐵城站站與城站火車站出站大廳的新舊結構接駁處。
另外保障安全的一個措施是:變形縫。建設部發布的國家標準《地鐵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對車站與出入口通道等附屬建筑的結合部位應設置變形縫。作用是:允許建筑物適當沉降,以防止混凝土開裂漏水。
然而定安路站漏水的罪魁禍首就是變形縫,水順著變形縫滴漏下來。
北京城建總院杭州分院院長毛海和分析認為,雖然杭州地鐵車站變形縫的防水措施滿足一級防水標準,但碰到寒暑交替導致的地層伸縮,或工程運行初期結構適應性變化時還是容易發生漏水。
王德仁認為,1-2毫米的沉降在可允許范圍內,對結構和運營安全不會影響。
乘客對地鐵的褒貶不一。
杭州市民馬先生每天都要乘坐地鐵上下班。盡管知道滲漏水事件,但馬先生還是對地鐵有信心。“地鐵建了5年,整體的運營秩序和站點設計都比較理想,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在乘坐。”但也有乘客表示,從2008年地鐵湘湖站坍塌,到開通三天就滲漏水,對地鐵是心有余悸。
也有乘客建議,如此重大的民生工程,杭州市政府應該抱著對全市民眾負責的態度,請國內外地鐵專家做個評估,畢竟地鐵關乎的是市民們的安全問題,不可輕視以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