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計劃每年補充耕地超10萬畝 強化“立省之本”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生態破壞的嚴重性。
耕地數量5年減少101.61萬畝,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當于自然狀態下300年的酸化程度,這是農業大省湖南面臨的嚴峻形勢。從日前召開的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工作會獲悉,未來5年,湖南將對耕地進行全面修復。
作為全國水稻生產第一大省,耕地對于湖南可謂“立省之本”。據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李志純介紹,到“十二五”末,力爭將高產田的面積由目前的1809.29萬畝提高到4853萬畝。為此湖南將通過耕地質量監測、項目監管、質量評定、后續耕種培肥、執法監督等方面對耕地進行全面修復。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湖南國土部門將與農業部門聯合,保證每年補充耕地面積在10萬畝以上;全省將建立一套完整的耕地質量評定專家準入和退出機制,確保耕地質量評定工作的安全性和法律效力。此外,各市州、縣市區農業局將每年建立一個補充耕地耕種與后續培肥示范點,市級核心面積不少于1000畝,縣級不少于500畝。
湖南省力爭在2015年建立起土壤類型和種植制度全覆蓋,國家、省、市縣三級配套,小區監測與大田監測相結合的立體監測網絡體系。在重點監測地區劃分上,湘江流域的永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以重金屬監測為重點;郴州、婁底以工礦企業“三廢”監測為重點;湘西、懷化、張家界以土壤墑情監測為重點;環洞庭湖區以土壤理化性狀監測為重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