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二五”投資超4百億填海達60萬畝 背后隱憂難消
規模速度遠超以往
在圍填海運動中,政府的話語是那么洪亮,而漁人的聲音則稀少闕如,然而,后者的生活卻因此有了難以逆轉的改變。
陳大橋、陳二橋兄弟本是浙江象山一個小漁村的捕魚翹楚,收入頗豐。幾年前,圍填海旋風襲來,這樣的日子就此不再。兄弟倆都轉到圍墾工地上打工,陳大橋承包了一家采石公司,采石挖土去填海,陳二橋則成了一個普通的圍墾工人。
“我們當然懷念過去的日子,那時候雖然風險大,但賺得也多。現在整天飛沙走石,就賺這么一點,最可惜的是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再也沒用處了。最苦的是那些五六十歲的漁民,再不能靠海吃海了,生計很慘淡,很多人只能去擺個小攤糊口。”陳大橋表示。
陳氏兄弟的際遇是眾多浙江漁民的縮影。目前,圍填海正在浙江“遍地開花”,臺州玉環縣是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該縣實施的漩門灣三期和二期圍海總面積累計10萬畝,相當于再造一個玉環縣。去年,漩門灣三期工程龍口合龍,是當年浙江省最大的填海工程。
前瞻網了解到,目前,漩門灣三期工程這一浙江“之最”已恭讓于不久前獲批的溫州“甌飛”一期圍填海工程。這個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圍墾工程,圍墾面積達13.3萬畝,而計劃中的整個“甌飛工程”,共圍墾49萬畝,是溫州建成區面積的1.64倍。
毋庸回避,席卷而來的造地運動,仍與各地“GDP至上”的強勁沖動相契合。周德文即認為,此次21萬公頃造圍填海指標獲批,實際上是再次出臺了大型投資、開發項目,冀望促進經濟不僅穩增長,而且是較快增長。“規劃到的省市受益很大。”
而新一輪大規模“向大海要地”背后,主旨已逐漸遷移。與1949年以來幾輪圍海高潮相異,此次造地已不再用于曬鹽、造田、養殖,重心已移至沿海地方政府主導的港口經濟和臨海工業,以及一些房地產開發。造地規模與速度也遠超過往,呈現前所未有的狂熱態勢。
“眼下浙江圍海造地主要服務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沿海產業肯定是發展的方向,如大型石化、大型裝備業、新興的生物工程等,造田、養殖以及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再是主要內容。”周德文稱。
“圍海造地本來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作何用途是看投入產出的績效,以及它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如果對環境的影響可控,當然績效越高的項目收益越大。過去圍海造田是為了解決口糧問題,現在商品糧可全國配置,就沒必要非得去做農田。圍海造田的績效確實較低,剛圍出的海都是生地,鹽分較大,要擱置很多年,慢慢去鹽,種糧的收成是很低的。現在不管發展臨海型的產業,還是建一些房地產或商業項目,我覺得都是可以的。”徐長樂說。
環境隱憂值得重視
難以抑制的利益沖動,是地方政府大力圍海的強勁動力。并不偶發的是,一些以“農田養殖”用途通過審批的圍海項目,竣工后即悄然“變身”,竟為工業或商業用途。
據前瞻網了解,在不同的地區,圍填海的成本從3萬-30萬元一畝不等,填后出讓土地的收益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比比皆是。在一些地區動輒每平方米兩三萬元的海景房面前,圍填海的成本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曾為“甌飛工程”算賬稱:“(圍填海的)產出效益,目前一畝建設用地一年平均稅收10萬元,平均安排10個人就業、年工資收入共有20多萬元,一畝建設用地開發建設后可產出效益六七十萬元。”
如果是作為工業用地出讓,在溫州,一畝地經過民間轉讓后,一兩百萬元乃是常態。如果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設定的一些指標,價格一般在80萬元/畝。
面對巨大近期利益,圍填海對環境生態可能帶來的弊端,在一些地方官員眼里,難有分量。但,無視并不抹殺問題。
最直接的影響是,被稱為“海洋之腎”的濕地大幅減少。統計顯示,圍填海使我國濱海濕地面積銳減了57%,許多濕地鳥類棲息地和覓食地消失,海洋和濱海濕地碳庫功能下降,碳匯功能喪失,濕地生態服務價值大幅降低。
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表示:“濕地是最重要的基因庫,它有重要的潔凈功能,像人的腎一樣。現在的圍填海,把濕地里的基因給滅了,這會造成非常大的生態失衡以及生物鏈的斷裂。”
一塊濕地的消失,確實伴隨著大量物種在這個地區的滅亡。奉化市紅勝海塘的居民黃菊花說:“現在很多東西都吃不著了,青蟹、梭子蟹、章魚、竹節蝦這些東西,以前家門口就能抓到,現在要吃的話,要幾十元、幾百元一斤到市場上去買。”
隨意圍填海,最大的弊端可能還在于破壞了千百萬年來自然形成的海岸線,打破了自然界的理想平衡狀態,造成水文動力環境的重大改變,使得天然漁汛消失,近岸洋流改變流向,沿岸自凈能力下降。
國家海洋局曾提出,未來我國35%的海岸線要保持自然狀態。在此次區劃中,海洋局對不少省份也提出了類似的量化要求。但海洋部門的調查數字顯示,像渤海灣地區超過70%的沿海岸線已經被圍墾。“35%只是最低的底線管理,是根據現在的狀態,一定要保住這個底線。以后管理水平高了,這個數字會有所上浮。”夏青表示。
河口造地一向被認為條件最好,但在一些專家看來,也將嚴重改變潮汐水道和河道的水文特征,使得灣內水質惡化,局部侵蝕或淤積,航道壅塞,洪災衍生。
“河口造地要特別謹慎,一般河口是要重點保護的,即便造地,按規定也要作為自然保護區保護起來。”夏青說。
海洋的一些小報復已直逼當下。“像赤潮在各地泛濫,廣州市民一度喝的水都是咸的,但人們已經在經受這些了。”汪永晨說。
上海資深投資顧問林端方表示,海洋是有生命的,它的脾氣很倔,不可能任你擺布。‘人定勝海’是‘人定勝天’的翻版,這方面過去的教訓太多了。圍填海要相當謹慎,不要過去的‘污點’還沒處理好,又添新的環境‘污點’,屆時必然得付出慘重的代價。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