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圍墾造城運動:面積為建成區1.64倍 擬建城市綜合體
溫州甌飛工程總共49萬畝,是溫州建成區面積的1.64倍
以多山著稱的浙江溫州正謀劃我國最大圍墾工程,向海洋要土地再造一個“溫州”。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圍墾項目溫州甌飛工程有望于本周獲國家海洋局正式簽發。該工程總共49萬畝,相當于320平方公里,是溫州建成區面積的1.64倍。
昨日,正在北京等待正式文件的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海鵬透露了上述消息。
“目前工程開發尚未定位,極可能作為城市綜合體。”溫州市發改委農經處處長汪浩昨天表示,該工程緩解溫州土地資源緊缺,拉大了城市總體框架,使溫州從“甌江時代”駛向“東海時代”。
8年投資280億
按規劃,甌飛工程將圍墾位于甌江與飛云江之間的灘涂,項目右鄰東海,并連接經濟發達的瑞安及龍灣。
該工程于2010年開始進行前期工作。溫州市甌飛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沈林杰表示,目前項目促淤工程和起步區工程順利開工,一期圍墾工程已完成前期六大類71項專題研究論證以及立項、用海規劃報批、采礦許可證審批、工可審查等重要工作。
沈林杰說,甌飛工程一期項目計劃8年內,投資280億元,圍墾出13.3萬畝土地,加上已圍墾的龍灣二期和丁山三期,總共20余萬畝;二期項目29萬畝。“我們在等國家海洋局批復文件,計劃在今年內開工圍墾。”
在“國家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東風”下,去年5月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向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提出實施甌飛工程。今年2月,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向劉賜貴提出,希望該局對甌飛工程等給予關注和支持。8月,溫州方面稱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已下發《關于重新確定溫州市甌飛淤漲型高涂圍墾養殖用海規劃圍海規模的通知》。
沈林杰表示,甌飛一期工程近期以養殖和農地為主,未來會逐步提高農地的比例。
據前瞻網了解,目前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3畝的溫州,擁有的圍墾資源占全省的1/4。“十一五”期間,溫州共完成圍墾圈圍15.6萬畝,占新中國成立后該市圍墾工程建設完成圈圍總面積34萬畝的近一半規模。
如此大面積的灘涂圍墾,處理好與村民的利益關系十分重要。
去年7月,樂清虹橋鎮下轄的4個村莊,因灘涂圍塘收回引發的補償糾紛一案,在溫州中院開庭審理。據了解,此案緣于樂清灣港區開發建設,需回收這4個村的灘涂、圍塘共約5000畝,當地村民對收回程序和補償價格不滿,遂訴至法院。
滾動開發,擬作城市綜合體
之前,溫州市水利局局長林孝悌向市政協匯報坦言,融資難度大,是甌飛工程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以地養地,滾動開發。”沈林杰說,已圍墾3.44萬畝的龍灣二期圍墾工程,因不涉及拆遷而降低了成本。這塊土地距離市區較近,開發價值也較高,因此先行啟動。
沈林杰說,先由溫州財政撥付十多億資本金并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龍灣二期圍墾項目資金來源。隨后,通過龍灣二期土地產生的效益,向銀行抵押貸款,作為甌飛一期工程建設資金的來源。“目前甌飛工程已與國開行簽署200億元的開發貸款。”
上月中旬,陳德榮為甌飛工程建設算過賬:目前購買一畝地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要20萬元,甌飛工程一期13萬畝再加上龍灣二期和丁山三期總共20萬畝,僅以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費來衡量,就值400億元。
此外,目前一畝建設用地一年平均稅收10萬元,平均安排10個人就業、年工資收入共有20多萬元,一畝建設用地開發建設后可產出效益六七十萬元。
作為2011年頭號重點項目,甌飛工程是溫州“造城運動”新典范。溫州市發改委農經處處長汪浩認為,該工程極有可能作為城市綜合體開發。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溫州固定資產投資將達2280億,明年3000億元,“十二五”期間要突破1萬億元。然而,上半年溫州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6.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就,達到148.1億元,占據了89%的比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