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山區經濟發展規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日前浙江省正式公布了《山區經濟發展規劃(2012-2017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浙江全省山區人均生產總值要力爭突破9萬元,53個山區縣(市、區)將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生機蓬勃的新山區。
“山區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我省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關系到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戰略的順利實施。”省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
規劃涉及53個縣(市、區),占浙江陸域面積82%
浙江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地理特征。在發展水平上,多數山區縣(市)相對滯后。2002年4月,浙江曾啟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推動落實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幫助山區欠發達地區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此次規劃涉及的山區,是以山地為基礎,包括一部分與其經濟社會活動有內在聯系的相鄰非山地區域。規劃范圍包括富陽、臨安、建德、桐廬、淳安、余姚、奉化、永嘉、泰順等53個縣、市(區),陸域面積8.58萬平方公里,占了浙江陸地面積的82%。
其中,杭州五縣(市)均在規劃范圍內。
實施九大工程,形成三大特色發展區
按照集聚集約、轉型發展原則,規劃提出,要統籌山區發展和生態保護,優化形成浙東沿海陸海聯動發展、浙中北丘陵盆地集聚集約發展和浙西南內陸綠色生態發展等三大特色發展區。
這是規劃在空間布局和產業導向上的考慮。其中,浙東沿海陸海聯動發展區包括了余姚、奉化、象山、寧海等16個縣(市、區),將以臨港產業、先進制造業、特色農產品種養和精深加工業、山海休閑旅游業為產業導向。
浙中北丘陵盆地集聚集約發展區則涵蓋了杭州的富陽、臨安、建德、桐廬以及德清、長興、諸暨等24個縣、市(區)。這個區域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商貿物流業、綠色農業和山水文化旅游業等特色產業。
而浙西南內陸山區生態資源豐富,將立足生態環境與資源優勢,發揮長三角和海西區兩大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打造生態旅游業、生態農業和生態工業“三生并舉”的綠色生態發展區。我市的淳安也被歸入這一區域。
規劃還提出了將要實施的九大工程,包括人口內聚外遷工程、產業集聚轉型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生態屏障建設工程等,強調以此為依托,把山區建設成為轉型發展實驗區、體制創新試驗區、省際開放合作區、生態文明示范區。例如,在公共服務提升工程中,特別強調加強醫療設施與機構建設,完善“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今后,每個縣至少會建成一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實現建制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服務全覆蓋。
建立三大省級試驗區和“四個一批”縣域示范區
在體制創新方面,規劃強調把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作為山區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強大動力、關鍵之舉,建立三大省級試驗區、“四個一批”縣域示范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構建有利于山區協同發展和科學跨域的體制機制。
三大省級試驗區包括湖州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衢州山區科學發展試驗區、麗水山區科學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這些試驗區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山區科學發展新路子。
此外,還要建設一批生態經濟發展示范區、小縣大城集聚集約發展示范區、陸海聯動發展示范區、省際開放合作發展示范區。
在具體舉措上,浙江還要進一步創新土地利用機制、生態保護機制、地方金融機制,推動山區跨越發展。例如,對于山區零星分包土地,將會加快推進規模化流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投入產出比。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