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舉債千億大拆遷 復古“北宋開封”
開封清明上河園
作為七朝古都,開封擁有悠久的歷史,但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其歷史名稱極不相稱。現在,開封決定來一場豪賭。賭注就是將其所擁有的宋文化遺產資源“搞大”將開封市老城區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實景人文旅游勝地,重現北宋“汴京”時期盛景,同時要建設一座工業化新城。
實現這一宏偉工程的前提是,十幾萬市民將在未來4年內從老城區搬離,僅拆遷費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億元。而這僅僅是開封這項頗具想象力的“造城計劃”的第一步。
對于一個財政收入不到50億元的小城市來說,拿什么去撬動這1000億元的巨額資金?
再造北宋開封
“這項工作非常難,我們也都有心理準備。不過做好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開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孔祥成說,他在被抽調到開封市舊城拆遷改造指揮部擔任辦公室副主任之時,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開封市舊城拆遷指揮部從今年開始,4年內要將老城區大約580萬平方米米棚戶區拆遷完畢。預計將涉及8萬戶居民,相當于開封老城區三分之一的人口。
“到開封看看宋,到西安看看唐”,但是開封現狀跟它的歷史盛名并不相稱。雖然歷史上有9位皇帝在開封建都,新中國成立后開封還一度是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但是其整體經濟發展一直不好,開封的經濟狀況還一度在河南“墊底”。
為改變洛陽的現狀,開封市新任市委書記祁金立賦予開封兩個定位:“開先”和“復古”。一是建設開封工業化新城,二是打造國際旅游文化名城。開封的下一步發展戰略非常清晰,就是主攻文化旅游,再現大宋王朝的風光。
一開封政府官員表示,不光是城市建筑,就連街上的公交指示標志、旅游咨詢點等細節將來都要體現出宋文化的韻味。老城主要以旅游和發展經濟為基礎,實施“宋氏仿古”建設理念。最終達到讓游客感受到開封內在時尚、外在古典。
舉債大拆遷
事實上,開封歷史上幾乎每一任領導都提出要把開封打造成為國際旅游文化名城。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清城計劃”的創想,但之所以沒有付諸行動,其關鍵原因正是“差錢”。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近日,開封市規劃局剛剛和國內一家知名規劃設計單位交換了意見,老城區的控制性規劃很快將出臺。其總的指導思想是,盡量減少老城區人口數量。
為此,2012年,開封市將完成303萬平方米的拆遷量。孔祥成預計,今年的目標完成的話,將有3.5萬戶老城居民搬到城外,其拆遷費用將達到200億元。而4年下來,整個拆遷完成,拆遷費用將達到1000億元。這對于財政收入還不到50億元的開封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開封全市實現GDP 1093.64億元,在河南省18個地市中排名第13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9.05億元,在河南也是比較落后的。
發行地方債或向銀行巨額貸款是當前開封城市大拆大建的資金來源及主要途徑。
據了解,在解決資金來源方面,主要以宋都古城文化投資公司為主要融資平臺,采取項目貸款的方式。開封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目前有22個項目正在著手打造中,項目貸款也正在進行申請中。
“復古”挑戰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開封市從多年前就出臺了規定:老城墻內建筑物限高15米,一是為了防止建高樓對地下文物進行破壞,二是為了防止高層建筑對古城風貌的破壞。因為高層建筑會對現有的古城風貌形成破壞。這種規劃的要求,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開封的發展。并且這個規定對于開發商來說,拆的房子和建的房子面積差不多,意味著無利可圖。這也是阻礙開封老城區舊城改造實施的巨大障礙之一。
在開封的“復古”計劃中,還有一項艱巨的工作便是老城區居民的搬遷。開封原來是老的工業基地,但因為企業效益普遍不佳,大都以破產告終,留下一大批家屬院和低收入群體。
70歲的老人嚴萍表示,她年輕時和在市政公司上班的老伴分到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一直到有了3個兒子,房屋面積都沒有增加。兩個大兒子后來要結婚,在房子旁邊分別搭建了兩座大約40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嚴萍的一個兒子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沒有工作的兒媳守在家里,靠賣給鄰居一些生活用品補貼家用。讀技校的孫子每次回家后,一家三口人就不得不擠在一張床上。
據了解,這些老城區居民大多是無業或者低收入人群,一旦搬遷到城外安置房小區,就意味著這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不過,政府至今尚未明晰相關就業引導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