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溫州水產加工出口量同比下降34% 歐債危機是主因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來浙江溫州水產品出口行業形勢嚴峻,1-7月份水產加工出口1.685萬噸,同比下降34%。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表示,溫州市有200余家水產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蒼南、瑞安等地,歐債危機是水產加工企業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龍頭企業憑借創建科技加工模式、增加新型產業鏈等取得了出口訂單逆勢增長的好成績。
宏利水產是蒼南一家水產加工企業,主要從事鯊魚皮、海參等高檔水產品深加工,上半年水產品出口額為1253萬美元,同比增長60%。走進該公司,最先看到的是三層樓高的冷庫,可冷凍儲存3萬多噸的水產品。公司總經理陳慶權表示,因為海鮮保鮮非常重要,冷庫的儲存能力是決定產值的重要因素。據了解,該公司先后從日本、中國臺灣等地引進十余條高科技精深加工生產線,目前擁有標準凈化生產加工車間840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達2萬多噸。
“當別的企業還用人工給魚切塊時,我們已經用機器切塊技術了。”陳慶權說,用機器切的魚不僅美觀,效率也比人工快十倍。在車間看到,上百名“全副武裝”的員工身穿白大褂,頭戴帽子,腳穿專用雨鞋,正在加班加點趕制海產品,開肚、切塊、清洗、去骨頭、燒煮、晾干、消毒、曬干、包裝、冷凍,直到裝車外運。一道道嚴格工序,確保了產品質量,贏得了一個個市場。
同時,宏利加大人才引進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在車間里,幾位來自馬來西亞技術員正負責高難技術的加工程序和指導工作。技術人員表示,只有做到精加工,附加值才高。公司經過幾年的研究,終于突破了東海參的技術難關,于今年推出了東海參新品。
瑞安華盛水產品加工廠則通過增加新型產業鏈,保持了水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據介紹,他們創建的“海上加工廠”讓漁獲物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水產品干制品,可以有效提高產品的品質。今年7月,他們投資1億元建造的“華盛漁加2號”順利下水,又開辟出一條集海上捕撈、加工、包裝于一體的新型海上加工產業鏈。該廠廠長鄭志成說,新型產業鏈讓產能得到了很大提升,產能有了保障,訂單就不怕接不到了。
在歐盟市場受阻的情況下,還有一些水產加工企業通過另辟蹊徑獲得不少訂單,如東南亞市場等。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上半年溫州市水產出口到東南亞比例增加,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逐步堪出其增長效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