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煤炭經濟亮紅燈 煤城如何破除“資源詛咒”?
煤炭經濟下行拖累榆林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
受經濟大環境下行以及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陜西榆林多家煤礦不得不停產,使得這個以煤炭發家的煤城的經濟亮起紅燈。
“眼下利潤太薄,有些小煤礦已經停產,小企業尚好調頭,大中型煤礦只能是限產。”榆林市發改委綜合科科長楊揚表示,之前每天能生產1萬噸原煤的企業現在只生產5000噸,產量削減了一半。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5月以來,煤炭經濟的下行開始拖累榆林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榆林的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企業虧損率等指標惡化明顯。
此前,在榆林全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榆林市市長陸治原提出要通過“抓產能釋放、抓產品促銷、抓固投增長,促項目落地、促消費需求、促神木縣GDP過千億”等舉措,力求減緩經濟下行對榆林煤炭經濟的沖擊。
陜西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白永秀表示,榆林這類煤炭外銷為主的發展模式,在資源價格暴跌之時,當地的財政收入和GDP都會受到明顯沖擊,產業轉型、“去煤炭化”才是這座煤炭城市的出路。
多項經濟指標惡化
地處陜西最北邊的榆林市與內蒙古能源大市鄂爾多斯接壤,這里雖然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但豐富的煤炭資源使之成為繼鄂爾多斯之后崛起的能源新貴。
在榆林市高新區,一道道沙梁被推平,建起了高樓大廈,這里1萬元每平方米米房價甚至超過省會城市西安。
北環路往南一公里的距離內,集中了四、五家高檔小區,出租司機周師傅說,當地人管小區外的這條街道叫“名車一條街”,這些小區業主大都將車停在路邊,隨處可見寶馬、奔馳、路虎等車,當地人說很多煤老板在這里買房。
前瞻網獲悉,過去10年,榆林市經濟總量增長了約24倍,一躍成為陜西的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西安,被官方稱為“陜西發展的重要一極”。這十年的高速增長實現得并不艱難。榆林市決策咨詢委員會發展戰略組委員、榆林市委黨校副教授曹漢武說,這座城市的高增長主要靠能源和投資拉動,能源漲價對經濟
的貢獻極大,而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惠也推動了榆林能源工業的發展。
榆林市市長陸治原坦承,榆林的發展是以資源開發和一次能源生產為主,能源化工一業獨大。榆林的五大支柱行業,無一例外都是能源化工產業。根據榆林市統計局的資料,今年上半年榆林全市能源化工工業完成產值1396.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4.5%。
榆林超過七成原煤外銷的產業格局使其深受煤價下跌之苦,今年5月以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連續13周下跌,累計跌幅已超20%。上半年,榆林原煤和洗煤產量分別保持了17.3%和58.8%較快增長速度,但由于煤炭價格每噸較同期下跌140~150元,該行業產值增速同比回落14.5個百分點。
榆林市統計局分析認為,這“直接導致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速回落”。榆林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78.2億元,同比增長22.1%,較同期累計增速下降17.3個百分點。
此外,上半年榆林全市規模以上直報工業企業虧損188戶,其中能源化工企業占125戶,虧損企業戶數同比增長14.6%。
破除“資源詛咒”
曹漢武對榆林未來的經濟增長并不看好。他說,前幾年煤炭價格很高,榆林的經濟總量和財政增長快,但下一步要維持那么高的增長很困難。
陸治原說,榆林作為資源型城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現實之需,更是利在長遠的大事。在榆林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推動經濟增長依賴一次性能源開采的思維定勢,而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走高,對其他產業產生擠出效應,資源依賴的直接后果就形成了“資源詛咒”。
榆林要想擺脫“資源詛咒”還存在諸多障礙。
前瞻網了解到,榆林北部的六個縣區是能源主產區,但主要的水系卻分布在南部,由于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北部地區水資源的短缺制約了北部能源化工區產業的轉型。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正修建采兔溝水庫和王圪堵水庫,希望通過“引漢濟渭”置換水權再從黃河引水。
面對這樣政府主導的轉型,企業并不愿埋單。“對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既然賣煤能賺錢又何必進行產業轉型呢?”曹漢武說,賣煤不僅生產銷售的周期短,風險小,而且一旦市場不景氣退出的成本也很低。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賀佑國則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下滑導致煤炭需求下降,但這仍是正常的經濟波動,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從長遠來看,價格下跌對能源產地的的影響不會太深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