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應對后奧運時代?
低谷效應
所謂的奧運低谷效應也稱后奧運效應,指由于奧運籌備階段的投資和消費收入的激增與奧運會結束后投資和消費收入的相對減少,主辦國在奧運會后出現的經濟衰退現象。
業內普遍認為,在后奧運時期,總需求急劇下降,大量的體育設施后期的維護運營會產生巨大的問題。
奧運會為主辦城市帶去財務負擔的不在少數。1976年第21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9.97億美元,成就了 “蒙特利爾陷阱”;1980年的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因為受到抵制,總耗資達90億美元。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為維護奧運場館每年資金花費高達1億歐元。據估算,這筆費用需要全體希臘納稅人用10年才能償還清。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審計結果公告(2009年第8號),“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和奧運場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結果”顯示,至2009年3月15日的實際收支數、后續應實現收入待結算支出的統計結果,北京奧組委收入205億元,支出將193.43億元,收支結余將超過10億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8年下半年,北京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奧運會后依然保持發展勢頭,2009年和2010年北京經濟發展年增長率均在10%以上。
但這些增長的數字并不能說明北京不會經歷奧運的低谷效應。
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奇勇曾表示,“水立方”2011年自營收入約為8800萬元,但包括場館維護、二期資產折舊、能耗等在內的成本費用稅金總計卻達到了9929.9萬元。他坦言,隨著奧運參觀熱度的繼續下降,水立方的賽后運營壓力越來越大。
而據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的統計,奧運參觀者在奧運會之后一共超過了1.2億人次,分別是2009年4000萬人次,2010年4500萬人次,2011年3500萬人次。
一位不具名的奧運經濟研究會工作人員感嘆,曾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在進入后奧運時代之后,均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北京的情況算是好的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