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77個批發市場外遷 傷筋動骨能興城?
河南鄭州掀起新一輪的地產投資熱潮,借助177個批發市場大舉外遷的機會,鄭州城區迎來大改造時期。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20年,外遷市場及相關配套完全建成之后,鄭州的城區面積將因此增加54平方公里。
7月18日下午,鄭州市市場發展局中心城區市場外遷辦一位負責人稱,根據鄭州市已經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外遷意見”),該市將于2012年下半年正式啟動中心城區177家商品交易批發市場的外遷工作,并計劃將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該項工作。
商貿興城
作為一座因京廣、隴海兩大鐵路線交匯而興起的城市,鄭州借助交通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商貿城市。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僅建材市場便有近41個,此外,還有27個紡織服裝市場,加上其他諸如箱包鞋業、副食品以及小商品、電子市場,鄭州市內共有177個商品批發市場。
“商貿、批發已經成為鄭州的一大支柱產業。”來自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的一位負責人說,目前,這些星羅棋布的批發市場,每年為鄭州貢獻了近百億元的財政收入,更有近百萬人依靠這些批發市場生活。
但搬遷的消息傳出后,在錦榮商貿城從事了8年服裝批發生意的王先生卻既擔心搬到新市場后,自己的生意是否還會如現在這般紅火,又擔心以后新市場的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自己的孩子,還有幾個員工的兒女的上學成為大問題。
對于王先生等商戶的疑慮,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的負責人表示,將在具體的拆遷過程中實施“先建后拆”原則,即先建設好新的批發市場,并為之配套基本的基礎設施,諸如學校、交通等之后,才會實施舊市場的外遷工作。
將掀投資狂潮
按照規劃,上述177個批發市場外遷后,鄭州市將分別根據行業屬性,打造出建材、汽車、鋼材、農產品等10個市場集聚區,最終形成占地約54平方公里的“一區兩翼”。
從上述外遷意見可發現,所謂“一區”,即交易批發市場綜合集聚區,是以華南城項目開發為核心,占地3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市場外遷的主要承接地,以食品、藥品等生活消費品市場和工業生產資料市場為主。
而“兩翼”則分別是指布局在鄭州東郊的汽車產業園、富士康電子產品交易市場以及布局在西郊的家具、農產品等批發市場。
“這些新批發市場,最小的面積也有1800畝,大的規劃高達1.5萬畝。”上述負責人坦陳,舊批發市場的拆遷與新批發市場的興建,將進一步拉大鄭州的城市框架,并掀起新一輪地產投資熱潮。
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些批發市場中的很多土地性質均為集體用地,隨著上述批發市場的外遷,將為鄭州騰出2000畝左右的閑置土地,鄭州市將把這些土地的性質由集體性質變更為國有土地,以提升鄭州市的城市形象。
而另一方面,新批發市場的興建,也在當地掀起新一輪投資狂潮。根據上述資料,鄭州市將引進650億元投資,將規劃總占地面積1.5萬畝的華南城建設成為中部地區最具規模效應的現代綜合商貿物流城。香港金馬凱旋集團也表示,將在鄭州市中原區的西四環以西的2700畝土地上投資300億元,打造中部最強、最大的家具產業鏈條。
不尊重市場規律可能“搬死”
前瞻網記者粗略統計,鄭州市的新批發市場建設,將占用土地面積近5萬畝。
“一個批發市場集群,可以輻射周圍3到5公里區域的經濟發展。”當地一位商業管理公司的負責人表示,177個批發市場的外遷,將帶動附近的運輸、包裝、銀行等行業,同時吸引更多相關從業人員的進駐,相當于用8年,新造一個面積80平方公里的城區。
但包括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等在內的一些專家則提醒稱,作為國內重要的商貿城市,期望僅用不到5年時間便將177個批發市場全部外遷至郊區的做法,是件傷筋動骨的大事,這樣依靠行政力量強制干預市場,如果不能很好地選址,不尊重市場規律,可能會將市場搬死,落得個得不償失,造成批發市場的重大損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