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凌海7000公頃濕地被侵 市長稱撤銷千萬環保罰單
“近年來,伴隨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高速發展,建設范圍不斷擴大,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各類建設項目不斷增多,確實存在個別自然保護區為了給開發建設項目讓步而被動調整保護區范圍與功能區劃的現象,保護區面積遭到蠶食而不斷縮小,導致物種棲息地破碎化嚴重,保護與開發矛盾的問題日益突出。”國家環保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長此以往將嚴重削弱保護區的功能,降低保護區的價值。”
“早在2008年就給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下過170萬元的罰單,但因諸多阻礙處罰最終不了了之,沒能落地。從那以后,凌海市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處再給誰開罰單都沒人執行了。一片片的參池和蝦池開出來,也管不了。”知情人士表示。
據前瞻網了解,2004年,凌海市建立凌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之后,請國家林業設計院相關專家做了一套總投資2700萬元的保護管理規劃,并上報省林業廳和國家林業局。2006年國家林業局下發(2006)49號文件,批準在濕地搞恢復性的工程,一期撥款606萬元,要求遼寧省林業廳配套資金151萬元。同時要求“征求凌海市和錦州市人民政府意見”,凌海市政府當即蓋章通過,但批件送往錦州市政府后至今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但上述說法均未得到錦州方面的證實。錦州市林業局主管局長、林業局保護處、環保局辦公室、環保局生態科聯系對此事目前皆無正面回應。
一河之隔兩樣濕地
與凌河口濕地一河之隔的,便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盤錦雙臺河口保護區。
據專家介紹,凌河口濕地與雙臺河濕地處于一塊版圖,生態以及生物資源均有一致性。一條大凌河,將一大塊濕地分割成了兩塊,凌河口濕地行政區劃歸屬錦州市,而河對岸的雙臺河口濕地則歸屬盤錦市。
公開資料顯示,錦州凌河口自然保護區內有野生動植物102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32種,代表性鳥類有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黑嘴鷗等,是一處天然的鳥類樂園。
盤錦雙臺河保護區生物資源極其豐富,僅鳥類就有19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等28種,是多種水禽的繁殖地、越冬地和眾多遷徙鳥類的驛站。
“這兩片濕地上無論是鳥還是紅海灘,或者是其他植物,都是一樣的。”一位多年在濕地上拍片的攝影愛好者表示,“很多時候追拍珍稀鳥類,都要跨過大凌河往返于兩片濕地之間,因為兩邊的濕地都適合棲息。”
但同樣的生態,由于行政區域的劃分,造成了現實的天壤之別。
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于1985年經盤錦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 作為市級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1987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將其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由國務院批準,雙臺河口保護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