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實現科技化 農民年收入增長19.2%
安徽省“三農”經濟一改過去“產品長相土、加工粗,農民收入低”的傳統面貌,面對存在的問題,安徽農業在“大包干”的基礎上,農業科技運用正改變這一切,安徽農業、農村、農民展現出了全新的風貌。
農民一年純收入增加額首超千元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過去五年,農業綜合開發從發展的“瓶頸”入手,著力解決農業投入、效益、市場等核心問題,創新機制,集中投入,做出了有益嘗試。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去年安徽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全省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300元,比上年增長19.2%。一年純收入增加額超過1000元,在我省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安徽省還繼續改善農村民生和社會事業。去年全年培訓農民83.2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67個縣進入國家“新農保”試點,覆蓋面為63.8%,“新農合”參合4916.9萬人,解決了31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危房10.2萬戶。
農產品檢測可“尋根問祖”
一顆大白菜,只需將張貼在上面的條碼,在農產品可追溯查詢終端上一掃描,產地、種植戶姓名、種子來源、檢測結果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拿起一本電子點菜單,在點擊成品菜肴的同時,可以點擊原料食材的來源、種植地、檢測結果等,讓你吃上放心菜……
前瞻網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可以使用物聯網,通過現代信息傳感設備,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目前,這項技術已廣泛運用于建立農產品從產到銷的全產業鏈可追溯平臺,以及幫助政府建立農情監測系統。
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農產品用途將越來越廣泛,不僅僅局限于滿足食用的最基本用途,附加值也會越來越高,這也是安徽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安徽農業“大步走出去”
自2000年以來,安徽省已連續12年在上海等地成功舉辦了名優農產品、綠色食品交易會,目前,農交會已成為安徽農業對外開放的平臺和縮影,也是一個對外開放的新戰略。
據前瞻網了解,為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支持農業“走出去”新政,從今年開始,每年在安排的省財政支持“走出去”專項資金中,拿出20%用于支持農業。
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將建成果蔬制品、茶葉、中藥材、糧油類、水產品以及畜禽產品等各類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10個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