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高檔鞋出口創新高 新興市場成其突破口
受國際經濟持續疲軟因素的影響,今年浙江溫州鞋類出口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但高檔鞋出口一枝獨秀。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前四月,溫州市出口鞋類產品1.88億雙,同比減少18.9%;貨值9.9億美元,同比下降13.5%。但出口均價每雙5.62美元,同比上漲4.7%,呈現量降價升的特征。其中,高檔皮鞋出口均價達到49美元,創歷史新高。
前瞻網記者獲悉,今年溫州市改變了以往過分依賴歐盟市場的做法,開拓和鞏固拉美的智利、委內瑞拉等新興市場,并取得了不俗業績。
高檔鞋價格攀新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今年1月至4月,雖然出口鞋類產品和貨值分別同比減少18.9%與13.5%,但單雙鞋出口均價5.62美元,同比上漲4.7%。其中高檔鞋出口總量為3.75萬雙,總金額達到183.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1.9%。
據溫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士介紹,溫州去年高檔鞋出口以普通皮面鞋為主,今年則變成了安全鞋。安全鞋是指安全類鞋和防護類鞋的統稱,一般指在不同工作場合穿的具有保護腳部及腿部免受可預見傷害的鞋,屬于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產品,生產過程對原料、輔料、機械設備等要求都很高。溫州市目前共有1200多家出口型鞋類生產企業,但邁入生產安全鞋門檻的只有40多家。
今年至今,溫州市共有奧康國際、蜘蛛王集團鞋業有限公司、康奈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鞋企從事安全鞋生產出口,出口地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意大利、日本、韓國、荷蘭、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瑞安蜘蛛王鞋業有限公司的產量最高,前4月達到28010雙,出口金額139萬美元,占到全市高檔鞋出口總量的75%左右。而溫州市賽夫鞋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安全鞋,則創下今年溫州出口鞋的最高單價,達到91美元。
就近年出口情況看,溫州高檔鞋出口量在逐年增長。據該局統計,2011年溫州有28家企業共出口高檔鞋44.24萬雙、1956.53萬美元,平均單價44.22美元,出口國家達19個,數量、貨值同比分別增長97.74%、93.22%。
據溫州檢驗檢疫部門相關人士分析,國際經濟形勢嚴峻,直接影響了溫州鞋類產品的出口,但是鞋子出口均價的上漲,一方面受溫州原材料上漲的影響,另一方面,反映了溫州鞋類產品受到客戶的認可。
企業門戶網站環球資源(GlobalSources)周二發布的針對中國鞋具和手袋出口企業的調查則顯示,訂貨數量已從每種產品1萬多件減少到每種產品數千件。由于來自西方零售商的訂單減少,中國制造商的規模效益不斷減弱,因此,它們正被迫以兩位數的幅度提高產品價格。
新興市場有擴展空間
就整個浙江省外貿形勢而言,1~4月浙江省外貿進出口小幅增長,全球經濟疲軟困擾外貿發展。據杭州海關統計,2012年1~4月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948.3億美元,同比增長3.1%,低于全國平均增速2.9個百分點。進出口值居全國各省市第5位,其中外貿重鎮寧波進出口302.9億美元,同比下降0.007%,是浙江省11個市中唯一一個進出口出現下降的城市。而溫州進出口59.1億美元,同比增長0.7%,低于浙江省進出口3.1%的平均增速。
據前瞻網了解,溫州前四月規模化鞋企數量減少兩成,規模企業出口貨值下降明顯。其中,布面鞋出口量略有上升,皮面鞋和革面鞋均出現下降。
環球資源企業事務總裁兼《世界經理人》雜志出版人裴克為(CraigPepples)昨日(5月31日)在杭州“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認為,全球市場疲軟是個不爭的事實,面臨各方面的壓力,中國出口商如何應對、在維持出口穩定及控制成本的同時,積極發掘可持續發展之道,成為當務之急。
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成為溫州鞋業出口企業的突破口。前瞻網獲悉,今年以來,溫州市改變以往過分依賴歐盟市場的做法,開拓和鞏固拉美的智利、委內瑞拉等新興市場,并取得不錯的業績。如安全鞋的主要產區瑞安,今年一季度出口拉美呈現大幅增長,共計35.05萬雙、421.07萬美元,同比數量、金額分別增長了87%和60%。拉美國家的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比例從5.4%提高到13%。
就我國目前外貿形勢,裴克為認為,隨著商務部圈定外貿重點30國名單,外貿多元化戰略將引導中國出口走出陰霾、獲得新的增長點。未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而多變,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新興經濟體崛起是一種不可逆轉的長遠發展趨勢,新興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有很強的互補性,將有助于緩解中國過度依賴歐美傳統市場導致的貿易失衡。
前瞻網了解到,就溫州鞋業,2011年,歐盟非食品快速預警通報系統共發布2例鞋類產品通報,今年前四月被國外通報2例,2010年被國外通報7例。檢驗部門在日常的檢驗中發現,企業產品在物理安全方面和有害化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企業加強重視。
“42.9%和62.5%,來自香港及臺灣地區的供應商已經有計劃生產環保產品,而對于內地供應商來說只有27%。”裴克為認為,內地企業“綠色環保”之路勢在必行,但是過程中必然存在各種挑戰及困難,從大環境來講,保條例執行標準難以統一、環保產品的市場需求過小是內地企業發展綠色產品的兩大制約因素,而生產成本的提高以及環保產品設計理念的融合則是企業本身需要突破的兩大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