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營改增試點促進服務業發展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上海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工作起到了顯著的作用,自年初啟動以來,中小企業稅負明顯下降,一季度上海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負約20億元。分析人士認為,“營改增”不僅能有效減輕企業的稅負水平,減少重復征稅,而且可以推進服務業市場開發,延長產業鏈。
首季減稅2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自今年1月1日上海開展“營改增”試點工作以來,各項政策措施運行情況總體良好,一季度全市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負約20億元。
上海試點“營改增”的行業范圍是包括陸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在內的交通運輸業以及包括研發、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在內的部分現代服務業。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已有12萬多戶企業納入試點范圍,其中文化創意領域的企業最多,占比近1/4;研發和技術服務類占近1/5,交通運輸業占約1/12.
從上海試點情況看,占企業總數近70%的8.8萬戶小規模納稅人由原來按5%稅率繳納營業稅調整為目前按3%稅率繳納增值稅,原本稅負相對較重的小微企業成為此項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營改增”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上海試點“營改增”后,并非所有企業的稅負都降低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參與試點的會員單位中,67%的企業實際繳納增值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稅負5萬元。對此,上海市已出臺補充規定,“營改增”導致稅負增加的企業可以申請財政補貼。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專家表示,我國現行稅制中的增值稅與營業稅既存在重復征收現象,也導致整體稅負隨收入累退,而“營改增”可以通過產業鏈上進項稅額抵扣,避免服務分包環節層層征收營業稅。
上海某商貿企業管理人士認為,“營改增”之后,由于企業能開具增值稅發票,公司所服務的產業鏈上的客戶同樣可以進行增值稅抵扣,降低了客戶購買服務的成本,避免了各個服務分包環節重復交稅,優化產業分工和相互協作,從而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專家認為,與稅負的增減相比,“營改增”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促進相關行業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營改增”的意義不僅在于為企業有效減負,更重要的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它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促進第三產業更好地發展,推動了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更提高了服務的性價比并對市場消費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