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發展市本級經濟 財政總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江西宜春不斷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
江西宜春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產業經濟,全力以赴抓項目,不斷引進投資項目,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名中,實現穩中求進、穩中快進。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1至4月,宜春市財政總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工業用電量25.2億千瓦時,總量全省第一;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68個,數量全省第一。宜春始終牽住大項目這個“牛鼻子” ,做大工業總量,做大做強市本級經濟,放手發展縣域經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喜人成就。
宜春市委書記謝亦森表示,宜春這幾年取得如此成績,關鍵是唱響了四支歌:第一支是《紅旗頌》,旋律催人奮進,就是要趕超發展;第二支是《愛拼才會贏》,宜春過去是農業大市,底子薄,要發展,就要“拼”;第三支是《團結就是力量》,班子團結,才能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第四支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宜春就會變成美好人間,這幾年宜春有10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先天不足,后天來補” 宜春工業強勢崛起
過去,宜春一直以農業著稱,工業長期落后,導致結構不優、財力不強。特別是,工業基礎差、底子薄,缺乏國有大型企業支撐的先天不足。
為此,宜春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實施了“止后移、爭進位、站前列”的趕超發展戰略,圍繞建設“亞洲鋰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的發展定位,精心組織實施工業三年強攻戰、城鎮建設三年大會戰、農業產業化升級戰、服務業升溫升級戰以及縣域經濟發展三年大競賽,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
“宜春的工業起來了!”前瞻網記者了解到,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宜春工業強勢崛起,工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由42.9%增加到53.46%,提高了10.56個百分點。同時,市本級經濟由弱到強,縣域經濟百花齊放。宜春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比重有所提高,其中部分指標進入全省前列。
謝亦森介紹,宜春工業考評全省領先,省政府對去年各設區市工業考核,宜春得分83.89分,列全省第一。同時,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個數全省領先,去年底為6個,占全省1/6強,占比全省第一,其中豐城市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百強”,樟樹市躋身“全省十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