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種植業擴張之路:到柬埔寨種橡膠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農民到走出國門,將種植業開墾到國外去,這可以說是壯舉!本月20日,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旗下的廣墾橡膠集團與海外企業集大國際投資集團,在廣州舉行柬埔寨橡膠種植項目協議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達4.25億美元。前瞻網記者了解到,這是廣東農墾為進一步實施“西進南拓”發展戰略,“海外再造新農墾”的又一重大舉措。
這也意味著,繼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開拓橡膠產業后,粵企今年將在柬埔寨開辟新陣地。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敢于走出國門,去占領天然橡膠這一重要戰略資源,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粵企通過走向海外,不但能夠壯大自身,也將助推我國種植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贏得國際話語權。
搶占橡膠戰略資源
橡膠,與鋼鐵、石油及煤炭并列稱為四大基礎工業原料。隨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崛起,對橡膠的需求明顯增加。自2001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進口地主要來自全球橡膠主產地——東南亞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
作為戰略性物資,橡膠事關國家經濟全局的穩定甚至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是橡膠進口和消費大國,但在國際市場上一直缺少話語權。
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董事長賴詩仁介紹,廣東農墾雖是我國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之一,但由于地理、氣候條件限制,長期以來,每年產量最高只有5萬噸,并且波動較大。
面對國內天然橡膠嚴峻的安全形勢,如何憑借擁有的先進種植和加工技術,利用境外的資源拓展橡膠產業?
早在2004年,廣東農墾就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海外擴張,最初只是并購當地的加工廠,之后逐步建立合資或獨資的橡膠種植園。
經考察論證,廣東農墾將戰略眼光鎖定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相比廣東,東南亞地區種植條件明顯優越得多,這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就提供了全球將近七成的產量。
“在東南亞地區設立橡膠生產和加工基地,可以突破國內資源束縛,充分利用橡膠種植大國豐富的土地、人力資源,壯大廣東農墾的橡膠產業規模。”賴詩仁說。
記者了解到,選擇東南亞的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從2004年1月1日起,中國已全面放開進口橡膠非關稅的所有限制,橡膠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
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形成后,東盟地區主要產膠國憑借其較低的成本優勢,以及占世界大頭的產量規模,形成了對中國的橡膠產業的沖擊。
因此,只有與東盟國家建立共同市場,構建緊密的互利合作關系,才是應對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避免國際貿易磨擦,提高我國對天然橡膠這一短缺型戰略資源控制力的戰略選擇。
賴詩仁指出,在海外建立橡膠基地,對當地經濟也是一個帶動,擴大當地就業,增加政府財政,促進雙方經濟技術的合作和交流,受到了所在國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