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以“東綢西移”帶動桑蠶產業升級
廣西先后實現蠶繭產量、生絲產量全國第一的跨越
近年來,中國西部進入一個加速轉型升級的過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絲綢企業中,近1/ 4的企業正積極籌備上馬織綢項目,計劃總投資達6.8億元。繼東部繅絲企業大量向西部地區轉移后,“中國最大桑蠶基地”廣西開始大力引進織綢企業,上馬織綢項目,開始了從“東絲西移”到“東綢西移”的產業升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宜州市是中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縣(市),業內素有“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桑蠶看宜州”的說法。
“除了原有的一家生產坯綢企業外,另有3家企業在籌備投資織綢加工項目,這些項目實施后,可年生產坯綢1800萬米,這將是往年坯綢量的許多倍,顯示企業正在加快產業升級。”宜州市桑蠶辦韋杰說。
自國家開始實施“東桑西移”產業轉移以來,廣西先后實現蠶繭產量、生絲產量全國第一的“兩大跨越”,蠶繭產量占據全國35%左右。整個廣西桑園面積達226萬畝,持證生產的繅絲企業達79家,繅絲生產規模達29.3萬緒。
“經過數年發展,江浙一帶繅絲企業轉移至廣西等西部地區,‘東絲西移’已經基本成型。”廣西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輕紡工業處工程師梁維佳介紹說,廣西精深加工滯后,大量生絲被運往他地,始終扮演著原料供應基地的角色,無論提供蠶繭還是銷售生絲,都是整條產業鏈中的最低端環節,是附加值最少的一環。
梁維佳說,因此,廣西開始加快“東綢西移”,大量引進織綢企業,具備生產綢緞的產業規模后,才可能實現印染、服裝等產業鏈的發展和延伸,從而實現完整的絲綢產業鏈的轉移。
梁維佳說,今后一段時期,廣西紡織工業主要在繭絲綢、服裝、家用紡織品等領域承接發達地區相關產業轉移和延伸產業鏈,尤其在絲綢、服裝這兩個領域,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并外來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場銷售網絡,不斷加快“東綢西移”,逐步延伸繭絲綢產業鏈,開拓更長的市場渠道,提高產業化水平,促進經濟更快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