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廣州進口棉花不合格率高達98%
今年以來,隨著棉花需求的增大,廣東廣州地區進口棉花數量大幅增長,不合格問題也隨之增多,不合格幾率也達到高峰。截至4月底,經完成檢驗進口棉花共計150批、3.9萬噸,貨值9075.5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1%、93%和74%。檢出不合格棉花147批,不合格率高達98%,其中重量短少558噸,平均短重率為1.43%,品級最高降級率為55.56%,長度最高降長率為58.62%。廣州檢驗檢疫局通過出具品質證書和重量證書共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約179.31萬美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進口棉花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國外棉商借我國大量進口棉花、部分企業不熟悉國際貿易規則之機,以次充好、以陳棉充新棉,短缺重量等。二是貿易合同提前簽訂導致質量與合同不符。棉花屬于自然物種,質量的好壞和天氣、土壤、管理等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在同一棵棉株上生長的棉桃,因成熟早晚、吐絮先后、通風透光等不同,棉花質量也不盡相同。三是國外棉花供應商合同履約情況有所下降,部分供應商信譽不高。四是某些進口棉花包裝不良、破包、爛包等問題嚴重,往往造成棉花污染、霉變等。
為維護國內進口企業利益,廣州檢驗檢疫局搜集國內外有關政策、標準、法規,對國內進口企業進行宣貫,及時提醒簽訂合同注意事項等,提高其規避風險能力,并及時向國內進口企業通報國外供貨商的信用情況,引導其和信用良好的供貨商簽約。
同時,檢疫部門以備案登記、信用評估為手段,對進口棉花質量實施嚴格監督管理,批批檢驗,進一步遏制進口棉花摻雜使假行為。加強與倉儲公司溝通和協調,做好棉花短重把關工作。多方面與進口企業溝通聯系,掌握進口棉花最新動態,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及時解決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及時反映情況,以便國家質檢總局對境外供貨企業實施質量信用評估管理,發布警示通報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隨著棉花價格的不斷攀升,近年來進口棉花出現了一些“品質沒有索賠權”的現象,導致國內進口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為此,該局以嚴格把關和積極維權為切入點,嚴肅對進口棉花質量依法把關的職責,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并提醒國內企業,發現問題,及時申請檢驗檢疫機構出具檢驗證書進行索賠,積極捍衛自身權益。目前,廣州地區進口棉“潛規則”現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為挽回人民財產損失作出重大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