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充填開采技術促進煤炭生產方式變革
日前全國煤礦充填開采現場會在泰安成功召開,國家能源局在會上推廣山東省煤炭行業充填開采技術,號召全國學習先進技術。據介紹,山東省煤炭充填開采技術研究及應用均居全國前列,35對礦井實施充填開采累計充填矸石1720萬噸,創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并通過技術輸出創造效益3億元以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目前我國煤礦充填開采仍處于起步階段,充填開采技術要求高,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不同程度地影響企業實施充填開采的積極性,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其次,初期投資大、生產成本高,阻礙了充填開采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實用。另外,生產裝備不夠配套使其技術穩定性差、相關法規政策缺乏也使得技術推進難度加大。
山東省因為煤炭資源賦存較差,而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充填開采技術研究和應用。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近年來,山東省煤炭行業投入3.5億元用于充填開采技術研究,已經形成了山東能源新礦集團"五充一選"、兗礦集團泵送充填開采等多種自有知識產權的充填開采工藝技術,推廣應用規模居全國前列。
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目前山東省已經有35對礦井實施充填開采,累計充填矸石1720萬噸。其中新礦集團先行一步,目前累計減少矸石排放1300萬噸,減少土地占壓300多畝,更重要的是煤礦采空區充填之后沉陷得到控制,減少了對地面耕地等損害,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表示,充填開采對于推進煤炭生產方式變革、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礦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煤炭資源探明剩余可采儲量中,"三下"壓煤約140億噸,如果采用傳統條帶開采方式回收率僅為30%-50%,資源浪費嚴重。而現在,我國煤礦采空區土地沉陷累計達100萬公頃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區6萬公頃左右,環境治理壓力極大。通過實施充填開采,可將逾百億噸"三下"壓煤安全高效地開采出來,資源回收率達90%以上,可最大限度地延長礦井服務年限。
相關專家指出,實施充填開采,可將大量"三下"壓煤安全高效地采出,資源回收率達90%以上,最大限度地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同時,還可以降低瓦斯爆炸、危險氣體突出和突水等災難性事故的發生幾率,抑制煤層及頂底板的動力現象,是提高煤礦開采安全可靠性的一項革命性舉措。此外,矸石不升井、不上山,并大量消化地面矸石和城市垃圾,為節約土地和保護環境提供了新途徑。
省煤炭工業局局長喬乃琛表示,山東有103處煤礦和1315個壓煤村莊適宜采用充填開采技術,力爭到2015年在70處煤礦實施充填開采,增加可采煤炭儲量1.5億噸,資源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同時,山東省煤炭行業還將聯合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單位,著手研究引用黃河泥沙充填煤炭塌陷地等問題。
國家能源局預備通過著手強化規劃引導,擴大充填開采技術應用區域等方式來推廣山東煤炭充填開采技術。現已起草相關指導意見,后期將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