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八連增 寧夏農業經濟進入全盛期
近年來,寧夏自治區充分貫徹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優質農業和“一優三高”的總體要求,依托資源優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五大成就,實現了五項突破,在全國率先完成五個重點工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五大成就”呈現農業農村發展喜人形勢
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11年全區糧食總產達到358.9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是自治區成立以來第一次實現連續八年增產。人均占有量達到560公斤,位居全國前列。
農民收入連續六年快速增長。2011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10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幅達到14.4%,增幅連續四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3個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效益保持兩位數增長。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馬鈴薯、瓜菜、優質糧、適水產業、葡萄、紅棗、農作物制種、優質牧草、蘋果、中藥材產業帶基本形成,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3%。
設施農業和覆膜保墑集雨補灌旱作節水農業提前完成規劃目標任務。2011年面積分別發展到120.8萬畝和148.5萬畝,成為引領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抗旱保增收的重要支撐。
農業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4.7%,比2006年提高11.7個百分點。
——“五項突破”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
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思路實現了新突破。將農業區域劃分從"二分法"(引黃灌區和南部山區)調整為"三分法"(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引黃灌區現代農業、中部干旱帶旱作節水農業和南部山區生態農業"三大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
農業耕作制度改革實現了新突破。實施冬麥北移,實現了套種兩熟向復種兩熟的轉變;在中南部地區實施壓夏增秋,擴大覆膜馬鈴薯和覆膜玉米種植面積,建立了穩定抗旱增收模式;加快馬鈴薯脫毒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實現了商品薯向種薯的轉變;推進供港標準化蔬菜種植技術,促進了擴規模向提高質量、效益的轉變。
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實現了新突破出戶入園率達到65%以上,奶牛單產位居全國前列,利通區金銀灘奶牛園區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現了新突破。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認證比例居全國前列。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實現了新突破。120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進,賀蘭縣、永寧縣、寧夏農墾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小任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被農業部確定為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五個率先”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平
率先在全國提前一年免除農業稅,實行了農民各類補貼"一卡通",確保中央和自治區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到位。
率先在全國實行了全省域禁牧封育,與禁牧前相比,全區草原植被覆蓋度增加了26%-31%,干草產量增長了37%。
率先在全國完成了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改革,實行"縣管鄉用兩考核"的體制,初步構建了功能完善、機制靈活、運轉協調、農民信賴的縣鄉村三級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率先在全國實現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和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全覆蓋。
率先在全國實施農機免費管理,全區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高于全國4個百分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