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成立國家洋酒檢驗中心抵制紅酒行業亂象
中國進口葡萄酒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當前紅酒行業亂象叢生,為填補葡萄酒行業長期缺乏監管和專業知識的匱乏,5月7日,廣東酒類專賣管理局副局長朱思旭在中國進口葡萄酒誠信高峰論壇上透露,經國家質監局和商務部批準,首個國家洋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廣東,消費者可以就手中的葡萄酒進行鑒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中國進口葡萄酒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產量極其有限的拉菲在中國光代理商就多達幾十家,“卡斯特”品牌滿天飛,離岸價僅幾十元的一瓶葡萄酒賣價好幾百甚至上千元人民幣,如何對進口葡萄酒質量和品牌進行鑒別?今年3·15期間,浙江消保委揭示了進口紅酒行業十大亂象,把該行業推到了輿論巔峰。假葡萄酒、穿了馬甲的假進口酒、假名牌酒,極大地擾亂了市場。但打假多年,進口葡萄酒從2005年登陸中國至今,卻越打越亂。
由于洋酒進入中國時間較晚,專業知識的匱乏,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國家質監局下雖設有食品質量檢驗中心,但中國一直沒有專門的洋酒檢驗機構。
朱思旭說,作為洋酒進口前沿,廣東酒類專賣管理局花了10年的時間完全掌握了干邑、威士忌等洋酒的產區特征,掌握了軒尼詩、人頭馬、馬爹利等的產品特征以及產品等級特征。去年,國家質監局和商務部同意在廣東籌備白蘭地、威士忌和葡萄酒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政府已撥款1000萬元。
但身兼國家洋酒檢測中心主任的朱思旭不得不承認,面對全國已多達幾十萬種洋酒產品,如何監管,仍很頭痛。該中心目前只開展了葡萄酒產區特征研究,至于具體到某個品牌,不得不依賴生產廠家才能建立指紋圖譜。
“真假酒的辨識是一個系統工程,從防偽標簽、衛生指標檢測、理化指標分析、風格特征,再到專家口感,至少是六道以上的關口才能判斷真假。”朱思旭說,這需要廠家的配合,行業協會的協助。
“打擊進口酒亂象,要靠綜合手段!”代理拉菲系列酒等多種洋酒的圣皮爾精品酒業首席執行總裁沈品同建議,中國對進口葡萄酒應從按價征稅改為按量征稅,這可以有效打擊對高價位葡萄酒的走私活動,讓暴利不復存在。這種征稅辦法在美國和新加坡已有先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