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迅猛占省總產值1/4
福建充分利用資源、科研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化產業
作為全國海洋大省的福建省,近年來充分利用了其蘊藏著的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大力發展起海洋生物化工產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我國這幾年來先后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等政策方針指出,福建省要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開發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推進臨港工業、海洋新興產業等加快發展。
政策東風指引發展
國家出臺的《意見》、《規劃》均指出,福建省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開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組織編制專項規劃,鼓勵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同時,要加強海洋科技中試基地及研發平臺建設,加快培育海洋藥品、保健食品、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福建充分利用資源、科研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物制藥和化學生物產業,積極建設全國重要的海洋生物開發和科研基地。
福建采用多種模型從海洋生物中篩選有生物活性的新的化合物,并用現代方法提煉加工,開發具有極高藥用價值的醫藥產品;建立一批海洋生物關鍵技術平臺和基地,與相關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將二次開發的技術和產品產業化。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2011年,福建省海洋經濟總產值44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以上,占福建經濟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廈門在海洋生物制藥和化學生物產業方面的科技優勢較為明顯,從而成為國內外最活躍的海洋生物產業集聚區。目前,廈門已建立了中國大洋生物基因研究開發基地,這是我國唯一的、國際上少數幾個具備深海基因資源采集、研發能力的研究機構。
此外,廈門還將加快建立功能完善的海洋藥物和海洋活性物質化學生物產業孵化器平臺,形成以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鏈,加強海洋生物技術與下游產業的銜接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廈門海洋與生命科學產業集群日前被正式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開發和科研基地。
到2015年,廈門海洋與生命科學產業集群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在對接臺灣相關產業轉移過程中充分發揮重要載體作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廈門市近年來在海洋與生命科學領域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共100多項,研究領域涉及基因重組、基因工程、細胞免疫、創新藥研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提取、海洋生物藥源制備、水產病害防治、遺傳育種、海產品深加工、生態農業等,部分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海水利用方面,福建已在國內率先利用海上風能開展海水淡化實驗項目,將結合海水淡化引入海水化學資源提取工藝流程,向鹽化工等海洋化工產業延伸,形成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顯著的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基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