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將再建255萬畝能源林基地
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與日漸昂貴讓人們逐漸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創造可循環使用的“綠色油田”、“綠色煤礦”,已成為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各國都在爭搶先進生物質能源開發制高地。立足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林木生物質能源已被列入河南省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生物質能源林優勢突出
“優越的自然條件,使生物質能源林在全省廣泛分布。”5月2日,河南省林業廳造林處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全省生物質能源林超過2400萬畝,其中刺槐等木質能源林約1500萬畝,黃連木等油料能源林約270萬畝,板栗等淀粉能源林約660萬畝。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作為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林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黃連木等果實富含油的油料能源林,可生產生物柴油;一種是刺槐等木質能源林,可用于發電;還有一種是板栗等淀粉能源林,用途廣泛,可生產乙醇等。我國每年能提供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量約3億噸,折合標準煤約2億噸,如全部利用,能減少1/10的化石能源消耗。
“種150萬畝黃連木相當于儲備了一個百萬噸級油田。”這位負責人說。為響應國家鼓勵生物質能源發展政策,河南省已把生物質能源林培育列入林業生態省建設八大工程。近3年,生物質能源林栽培質量明顯提高,完成造林200多萬畝。
“我省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尚處剛剛起步,還未步入實質性產業化發展階段。”他說,現已有不少科研院校進入相關領域。
未來側重發展油料能源林
我國過去發展林地主要用作生態林、應采林、防護林,而不是能源林。
“培育生物質能源林面臨如何防止生態不穩定的問題。”河南省林業部門負責人表示,林地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生態,因此,生物質能源林不宜大面積營造,要盡量保持植林區域原有生態系統,采取混交林方式,實現產業與生態共贏。
按照“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該省將積極開展能源樹種良種選育科研攻關和推廣應用,探索早產豐產栽培管理模式,在全省建設以黃連木、文冠果、油桐等油料能源林為主的生物質能源林基地255萬畝,為生物質能源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為加強林業生物產業高效轉化和綜合利用,培育林木生物制品大型企業集團,該省將在豫北、豫西和豫南新建或改擴建3個生物質能源加工制造企業,發展林油一體化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生物柴油生產能力,逐漸實現對化石原料的部分替代。相關人士表示,發展森林生物能源,不僅大大緩解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更是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應當大力支持倡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