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北京經濟“轉彎減速”
近期,各地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多個中東部省市的經濟增速出現回落。
“北京經濟增長正在從量變到質變。”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在解讀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時,形象地將7%解釋為“轉彎減速”,北京正在走出對GDP的崇拜。
“開局平穩,符合穩中求進和主動調控的方向和要求。”北京市統計局近日公布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北京經濟增長7%,呈現回落趨穩跡象。
“踩剎車”促使經濟減速
縱觀2003年以來北京宏觀經濟綜合警情指數,除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呈現探底及回升走勢,其余時間均處于綠燈區(穩定區間)。但在2010年一季度以后,開始出現回落趨勢。
這種趨勢,既與國內外經濟環境有關,也與北京的主動調整有關。
2010年底,對北京“經濟數據”必然產生重要影響的兩項重要事件是:首鋼北京廠區全面停產;汽車限購。
接踵而至的,是房產限購措施。隨之而來的是,房地產投資的下降。
這些措施必然影響經濟數據。
“限鋼、限房、限車政策,大約影響北京市2011年2個百分點的GDP增速。”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說。
數據改變的同時,北京的經濟結構也在改變。
在GDP貢獻大戶遭遇政策減速的同時,北京市當下以及將來,大量的資金投放到并不能直接產出巨額經濟效益的領域。保障房、公共交通、平原造林、治污。與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數據相對而言,北京的這些舉措,其實是在主動做“減法”。
做減法的背后,是對一味追求GDP增速的否定。
“GDP增速絕對不是越快越好。”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說,其實我國中東部省市,正在告別以GDP增速論英雄的時代。
事實上,以往中國經濟的增速過多地依賴“兩高一資”產業,即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型產業。這些產業對GDP的貢獻立竿見影,但其負面影響已經日益明顯。
以首都的特殊定位而言,“兩高一資”尤其不可能作為北京經濟的依賴產業。從煤礦關停、首鋼停產,到高調治理PM2.5、大規模平原造林,北京經濟轉型的身影已經清晰可見。
“北京經濟發展的質量走在全國的前列。”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評價說。
首都經濟駛入平穩階段
北京市作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其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其實有規律可尋。
“紐約、倫敦等世界城市,在上世紀70年代,都經歷過轉型的低速增長。”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說,北京經濟增速的放緩,符合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階段性特征。
世界城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處于絕對地位。
早在2009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已經超過75%。
今年1季度,北京市的服務業發展平穩,增加值增幅達到7.4%,其增幅遠遠超過工業增加值4.8%的增幅。
按照一般規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依次有加速、快速、平穩三個階段。
據趙磊介紹,以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為標志,北京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這個平穩階段的特征,就是經濟結構以服務業和消費為主導。
“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決定了北京發展目標的多元化。”趙磊說,作為特大型城市,北京的資源能源和瓶頸制約,決定了首都發展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度。
“十一五”期間,北京年均GDP增速達到了11.4%。根據北京市的規劃,依據北京的資源稟賦以及發展規律,“十二五”期間,北京的潛在增長水平在8%上下。
這兩個數據的對比,隱含了北京經濟的兩個關鍵詞:減速,轉型。
創新將成北京經濟新動力
用趙磊的話說,一季度北京市經濟增速的放緩,如同開車因為轉彎而降速一樣。
轉彎需要降速,但轉彎之后,需要新的動力。
經濟轉型的關鍵并非減速,而是換擋,即以新的增長動力,取代不合時宜的增長方式。
那么,北京經濟轉彎之后或轉型的動力在哪里?
北京市的應對舉措主要體現在創新和升級。
據介紹,北京有序出臺了一系列專項規劃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比如,統籌100億產業資金和60億政府采購資金,支持相關的科技創新項目;統籌100億文化資金、組建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機構、推進核心演藝區建設等。
與此同時,一些新興產業在快速發展。一批立足北京的大型企業,在4G通訊芯片、移動互聯、云計算、電子商務、數字電視等領域的新技術漸趨成熟。
“企業自主調整轉型的動力不斷增強。”趙磊說,企業從過去依靠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向自主適應市場變化轉變。
自發成長,科技創新,主動匯集,一批企業的創業模式、生存方式,體現了趙磊所說的“企業轉變”。
這種轉變,在中關村體現得尤為明顯。
據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目前中關村誕生了一種新興業態——創業服務業。比如,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常青藤創業園等,都是以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為主業。
與此同時,在海淀圖書城,一批創投、風投企業正在悄然匯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