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補助兩千萬發展糧食生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近日義烏市政府出臺新政策,全年補助2000萬用于糧食生產、沃土工程和冬種。市農業局有關人員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部分補貼標準有適當變化,主要體現為“取消了7項、增加了4項”,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完成全年23萬畝、9萬噸的糧食生產任務。
重新加入大學畢業生就業補助
為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優化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隊伍,今年又重新加入了大學畢業生就業補貼,并對大學生的專業范圍有所放寬。政策規定,對種植、農機等對口專業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在糧食種植大戶、合作社或農業企業就業(糧食種植面積滿200畝可配1名),并簽訂一年以上服務合同的,在工作期間市政府給予每月1000元的補貼。
同時,政策還規定,科技示范戶補貼從每戶300元補貼提高到每戶500元,條件從“水稻面積100畝以上的村”調整為“糧食面積100畝以上的村”;增加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創建,對連片500畝以上、綜合應用現代新科技的市級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每個給予10萬元的補貼;把紫云英冬綠肥示范畈補貼從每畝50元提高到70元,且只限于紫云英一種作物。
為引導商品有機肥施用向果蔬等作物拓展,今年增加了非糧作物商品有機肥推廣項目。其中規定,使用標量以上每畝補助75元(折按標每噸補貼300元),全市限量安排推廣5000噸。
此外,今年將水稻作為農業政策性保險必保品種,保險對象為水稻種植面積2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保障范圍為水稻因臺風、狂風暴雨、洪水等災害造成的產量損失。保險金額為每畝400元,保險費為每畝20元,其中市財政給予90%的保費補助;繼續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了120元、125元、140元。
引導農戶合理搭配種植模式
由于雙季稻種植模式季節矛盾突出,受播種期、天氣等影響,部分晚稻容易出現不能安全齊穗現象,農業部門將有意引導種糧大戶實施水旱輪作種植模式。
政策規定,凡稻麥復種面積20畝(含)以上的大戶,每畝補貼30元。對水稻復種面積或小麥種植面積50(含)至100畝(不含)的大戶,再給予每畝80元的補貼;100畝(含)以上的大戶,再給予每畝140元的補貼(50畝以上補貼包括農資價格補貼);對單一品種連片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旱雜糧、油菜示范畈,給予每畝50元的補貼;為確保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年實行“薯-稻”水旱輪作的田塊,給予每畝300元的補貼(不再享受旱糧、冬種及稻麥種植大戶補貼)。
在加大補助力度、新增補助項目的同時,今年部分補助項目的條件要求有所提高,也有部分補助項目被取消。如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補貼與農資補貼合并,且50畝面積要求為“水稻復種面積或小麥種植面積”;取消了良種補貼中對連片50畝以上的超級稻(甬優12等品種)每畝50元的補貼;取消秸稈還田、冬種大小麥示范畈、單季稻直播補助,早稻直播補助從每畝50元降為每畝40元;將糧食作物施用有機肥補助進行調整,每年補貼一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