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工業利潤突破兩萬億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2011年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利潤率8.1%,創1993年以來新高。“十一五”期間,這個數值的平均值為6.7%。
同時,國家工信部發布“我國工業發展質量與運行監測評價體系研究”,根據工業規模、效益、結構、創新、兩化融合、資源消耗、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等各方面得出的工業發展質量指數大排名中,天津工業發展質量自2005年的147.7上漲至2010年的209.3,名列全國第二。
該研究分析天津“十一五”期間工業發展質量迅速提升的原因時稱,天津主要得益于整體運行方面的明顯提升,在“工業整體運行質量與效益”這一項,天津由2005年的全國第四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一位,超越了曾經連續5年居首位的上海;另外,天津在“資源消耗與綜合利用水平”與“環境友好與綠色發展水平”兩項中,5年間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5.5%和15.6%,分列全國第一與第四位,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單位工業增加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單位工業增加值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顯著下降。
“2011年天津工業利潤創近20年新高,其實是‘十一五’以來,尤其是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工業整體運行質量與效益逐年上升的一個具體表現,可以說,這兩個數據相輔相成,互為印證,很好地說明了近年來天津工業取得的成就。”市經信委主任李朝興介紹。
全市工業整體規模連邁新高。數據顯示,2007年天津工業總量凈增1758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2008年凈增2499億元,2009年凈增1060億元,2010年凈增4066億元,2011年凈增4784億元,總產值邁上2萬億元臺階,達到2.15萬億元,年均拉動全市GDP增長10個百分點。5年來,天津工業一年一個新臺階,5年凈增1.4萬億元。2007年工業總量超過萬億元,歷時57年,2011年突破兩萬億元大關,僅歷時4年。2011年,全市工業利潤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669億元。
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優勢支柱產業由2006年的六大產業發展成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國防科技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產值由2006年的6391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1.89萬億元,凈增1.2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75%提高到90%,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
過去的“一碗面(康師傅方便面)”、“一瓶酒(王朝酒)”、“一只機(摩托羅拉手機)”、“一輛車(夏利汽車)”,變成了現在的大飛機、大火箭、大造船、大煉油、大乙烯,空客A320已經累計交付系列飛機73架,2012年飛機交付總數將突破100架;無人機已研制出“彩虹”和“刀鋒”兩個機型,形成從小型超近程、中型高空到大型遠程的全系列產品;大火箭2011年投入生產,最大運載能力25噸,基本滿足我國外太空航天發射的需求;中海油海上大型鉆井平臺位居世界先進水平;南車、北車的軌道交通形成了和諧型機車、輕軌、地鐵全系列的產品結構;直徑超5米的大型工程子午線輪胎裝備世界領先;擁有超千萬億次的“天河一號”、亞洲最大的騰訊云計算中心;曙光高性能服務器達到年產10萬臺生產能力。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天津工業引進了中船重工718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超級計算機天津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工程研究所等50家國家級大院大所,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了一批國際和國內的一流創新資源,為搶占產業技術制高點奠定了基礎。
同時,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整合科技資源,全面建成管材加工、高檔精品鋼制造、汽車、成套裝備、海洋化工、電子信息、現代醫藥、現代中藥、化學藥、紡織材料及織造10大產業技術研發平臺,解決產業創新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造就高層次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實現科技對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企業自主創新主體意識、品牌意識明顯增強,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形成了一批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2011年,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到57件,比2006年增加42件,增長了3倍。中國名牌產品達到24件,天津名牌產品264件,天津著名商標550個。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11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8%,超額完成當年的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其中,26個重點集團節能達標率100%,50家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企業達標率100%,18家“千家企業”節能量完成國家目標任務的205%,16個區縣考核優良率達到90%。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