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爭取2015年前“升級”94座智能變電站
天津市電力產業轉型出成效,發展將進入新階段。
近日,經過天津市電力公司數百名建設者歷時8個月的日夜奮戰,服務天津市第一熱電廠關停、供熱轉換的重點工程、天津電網2011年規劃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光明橋220千伏變電站竣工投運。
電廠關停后,每年可減少煤炭用量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70萬噸。老百姓看到的是冒了70多年的煙不冒了,來來往往的運煤車沒了,看不到的是從天津電網系統圖上俯視,一廠只是一個點。這個點濃縮了中國電力發展史,預示了未來的方向。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電力是公共事業性的服務行業,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盡社會責任也成為天津電力人的職責所在。天津市電力公司在2008年4月成為國家電網公司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以來,以五年再建一個天津電網的驕人業績,不斷提升供電服務能力與水平,努力發揮電力的基礎保障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真諦,全力服務本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贏得了政府、社會、百姓的認可,樹立了責任央企的形象。
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
天津市電力公司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對企業價值的全面追求,也是社會對企業價值的全面引導。企業不但要對股東負責,而且要對員工、用戶及其他利益相關方負責。不但要追求經濟業績,而且要追求社會業績和環境業績,不但要關注當代人的利益,而且要關注子孫后代的利益。在加快建設堅強天津電網的過程中,天津市電力公司主動加強與各級政府的匯報溝通,推進與各界形成電網科學發展和電網企業運營規律共識,凝聚發展合力,以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統籌考慮各方的利益訴求和期望,實現政企合作的雙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快,預計到2015年,天津電網最大供電負荷將達到1810萬千瓦, “十二五”期間電力缺口預計將達653.6萬千瓦,占整體電力需求的30%。天津市電力公司將投資487億元,用于天津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將加快錫盟至南京1000千伏特高壓天津落地工程、靜海500千伏變電站、西郊500千伏變電站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外電入津。將在目前6座500千伏變電站基礎上再建5座,至2015年,形成堅強的500千伏雙環網結構,220千伏變電站接近百座,形成6個供電分區。同時,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滿足新能源發展需要。天津電網新建、重建的94座變電站將全部為智能變電站。
智能電網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步伐。9月19日,國際上目前覆蓋區域最廣、功能最齊全的智能電網示范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成功投運。這是國家電網公司和天津市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服務天津“兩型社會”建設的標志性工程,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6個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共12個子項。2020年,生態城清潔電源將達到約175兆瓦,一年可減少燃燒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3329.5噸二氧化碳、108噸二氧化硫及94噸氮氧化物。
天津電力心連心
要將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落地生根。天津市電力公司認識到,用戶作為其影響最為直接的利益相關方是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綜合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對利益相關方感同身受,通過解決用戶的問題,變化對方立場審視服務、提升服務,以優質的服務將企業自身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從2006年開始,天津市電力公司連續5年推出“天津電力心連心工程”優質服務新舉措,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關注民計民生。今年,天津電力在原有基礎上實施“七心”優質服務行動。在服務中,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實行限時辦結制,辦理居民客戶用電業務的時間一般每件不超過10分鐘。建設13個24小時自助售電營業廳,建立營業廳智能運維管理系統,使硬件設施更加便民、親民。縮短客戶服務應答時限,將現在響鈴3聲內應答縮短為響鈴2聲應答,提高95598電話服務滿意率。加快報修受理速度,提高搶修工單派發準確率。同時,加大對搶修隊伍到達現場時間的監控力度,落實供電服務承諾,縮短故障平均處理時間,提高搶修效率。
優質服務在關鍵時刻經受住了考驗。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1年夏季,天津電網用電負荷屢次超過千萬千瓦大關,最大達到1061.5萬千瓦。此前,天津市電力公司投資4.7億元的191項配網度夏工程于6月全面完成,升級改造95598系統,增加坐席人員120人,同時全市投入1482個售電網點,3個24小時自動售電服務廳,與津工超市聯合建立437個電力售電網點。這些為夏季用電高峰保障市民安全用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