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今年銀耳產值達3.01億元
“通江銀耳”現在已成為四川省的明星產品,在全國各地都銷量喜人。
“自從貼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標簽后,"通江銀耳"身價一路看漲,銷售價由2005年初的80元/斤上漲到280元/斤。”近日,四川省通江縣科技局局長徐栩手稱,“今年通江銀耳產值達3.01億元,耳農、合作社和企業實現了共贏。”
自2005年“通江銀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來,通江縣充分發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推進器作用,與成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研制生產出銀耳茶、銀耳降脂膠囊等20多個系列產品,大大提高了銀耳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一步提高了“通江銀耳”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提高了消費者識假辨假能力,有效遏制各種制售假冒偽劣“通江銀耳”行為,“通江銀耳”賣得更歡;嚴格按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生產規程進行栽培,確立了以陳河、涪陽等20多個鄉鎮為主體,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當地銀耳產量從2005年初的600噸激增到目前的17952噸,實現產值3.01億元,以通江銀耳為重點的食用菌產量16.77萬噸,產值達到13.5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通江銀耳之所以銷量一路上漲,原因在于在被貼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簽后,當地積極開展產品研究,針對市場需求開發了多種新產品,在獲得“品牌”后努力升級和推廣品牌,使產品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