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環保產業發展潛力大 預計有6500億元市場待開發
全國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和國家政策的明顯傾斜是國內環保產業發展的兩個有利因素,環保產業已進入發展最好時機。
2011年末,環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二的浙江再次發力,提出將采取多種手段來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而隨著環保市場需求逐漸呈現出廣博而分散的態勢,一向嗅覺靈敏的民營企業也將面臨更多的機會,這其中,同樣包括那些國有、外資企業已經占據制高點的領域。
“體質”虛弱需強身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浙江環保產業就已起步,并在90年代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浙江環保產業的規模已經位居全國第二,其中還形成了諸暨電除塵器、湖州膜處理材料、嘉興布袋除塵器、天臺工業濾布、金華高壓電源設備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環境保護產品和產業基地。
然而在發展30多年后,頂著朝陽產業頭銜的環保產業“體質”依然虛弱。
“浙江的環保企業大部分是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強的中小型企業,環保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占到70%以上,而環境服務業的比重僅占3.2%;環境工程總承包能力不強,環境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市場化程度也不高。”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表示。
據了解,一直以來,雖然浙江環保企業數量、從業人員都在不斷增長,但企業平均規模、利潤、人均產值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而由于競爭環境差,企業沒有能力和意愿進行科研創新自主研發,技術抄襲,惡意挖角等成為業內常態。
如今,隨著各地陸續面臨資源環境硬約束與經濟增長持續動力不足的雙重壓力,環保產業也被寄予了更多優化環境、發展經濟的重任。2011年末,與此相關的利好政策也是不斷傳來: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把環境保護列入各級財政年度預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和其他財稅優惠措施;將研究污水垃圾處理等企業免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政策,等等。
“這樣一個產業,對它未來的發展可以有充分的想象。”對此,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王世汶表示,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大紅包”的推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大發展”的局面也將日漸明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