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云縣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綠色戰略裁綠衣
左云縣土地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105萬畝,全縣擁有45.03%的森林覆蓋率,生態資源豐富,但作為國土生態安全體系主體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卻難以滿足生態發展要求,集中體現為林片分散,有礙景觀效益及旅游功能的發揮,經濟林規模小、品種差、產量低等。既要打好綠色生態牌,也要吃好綠色生態飯,大規模推進生態造林和產業開發,左云到底如何定調和切入?
在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前提下,左云縣立足縣情提出了“山上治本、身邊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文明”的綠色戰略總綱。在具體實施中,按照“高山遠山水保林、低山丘陵經濟林、河灘溝地豐產林、城市農村景觀林”的發展布局,將增綠與增收、造林與造景、綠化與美化、生態與和諧作為基調有機滲透和融合。
以戰略為“剪子”,以基調為“尺子”,左云為全縣“量身裁剪”一批又一批“綠裝”的決心必須從一組內涵豐富的數字說起——
2010年,全縣完成造林綠化3萬畝,其中包括荒山綠化1.5萬畝,種植以楊樹為主的生態林1萬畝,種植以仁用杏為主的干果經濟林0.5萬畝,通道綠化20公里。與此同時一舉完成31個村莊廠礦的綠化任務……
與這些數字輝映,左云縣突出“大通道、寬林帶、多樹種、高標準”的原則,完成了大呼高速公路、109國道、寧應線等7條公路的綠化任務;在縣城主要路段實現了“一路一品、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化格局,建起了以環城林帶、森林公園、碳匯基地工程等為構成單元,總量達80萬株的楊樹、柳樹、油松等樹種的 “十大景區”,初步形成了“林環城、樹繞城、綠滿城”的綠色生態景觀。左云的山綠了、城美了、村靚了、天藍了、氣順了。
綠色精神寫傳奇
在植樹增綠,建設“生態勝地”的“大合唱”中,左云全縣干部群眾從我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有力地支持了綠化左云的進程。
2011年3月,全縣綠化工程啟動后,10多支工隊帶著各類大型機械迅速進入工地,在硬如堅石的土地上鑿坑、挖土;綿延幾公里,上百臺大型機械晝夜轟鳴,連續奮戰;40天工期倒排,日造林上千畝、日植樹7萬株;短短幾十天,造林上萬畝,實現“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荒山披上新綠裝。圍繞荒山綠化,縣鄉村三級按照“科學規劃、整體推進”的原則合力攻堅,兩年內,全縣累計完成交通沿線荒山綠化1.6萬畝,其他荒山精品綠化工程2.1萬畝,栽植各類樹木350萬株,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造林1.3萬畝。在工程造林中,一是科學規劃,適地造林,堅持喬灌混交、塊狀帶狀混交的原則,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連片最大面積達到了1萬畝以上;二是不斷加大礦區生態修復力度,采取“一礦一企綠化一山一溝”的辦法,要求所有工礦規模企業必須把造林綠化作為重要內容,同步建設,同步實施,兩年來,共投入資金1230萬元,完成環礦、環廠、道路綠化8000畝,廠礦區綠化面積達到了35%以上;三是創新造林機制,全面推行施工專業隊伍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苗木成活驗收制、資金兌現報賬制,嚴把起苗、運苗、栽植和澆水關,改變了過去標準不高、成活率低、綠化效果差的狀況。
城市綠化滿眼翠。在推進城市綠化的進程中,左云縣連續兩年開展了“拆墻透綠、拆違造綠、見縫插綠”為主要內容的強力度城市綜合整治行動。到目前,縣城綠化累計投資5000萬元,種植28個品種的喬木、花灌木35萬多株,各類草坪13萬平方米,建成10多個景點、片林。完成環城綠化帶建設30萬平方米,栽植樹木20萬株,完成了北環路、林河路、同左路等6條主干道的綠化建設。集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東山森林公園、十里河縣城段綠化已全面完成,成為縣城的綠色屏障,綠化覆蓋率上升到了50.5%,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縣城內一路一道風景,處處樹木蔥蘢,空氣清新,溫馨宜居和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