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豬交易商務平臺正式啟動
近年來,豬肉價格浮動牽動著市民和養豬戶的心,肉價過貴傷民,肉價過低傷養殖戶。經過長久的醞釀,有助于解除此魔咒的電子商務平臺終于要上線了。
近日,四川大宗電子交易平臺正式啟動,同時平臺推出的首個交易產品——生豬電子交易也同步上線。據悉,上述電子交易平臺由四川中錦大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行運營,而四川大宗則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成立。
像炒股一樣“炒”生豬
在四川大宗的交易大廳,里面的景象和股票交易所十分相似。墻上的大屏幕滾動播報生豬現貨電子訂單合約、報價,并即時更新全國各地生豬報價。大廳內人聲鼎沸,有意前來開戶的養殖戶和采購商把業務員團團圍住,向他們咨詢如何開戶和操作。
“和炒股差不多,只不過交易內容變成了生豬。”業務員簡單地介紹稱,用戶在四川大宗開戶之后,可以登錄四川大宗的網站進行交易;采購方選用招標模式,供應方采取拍賣模式進行交易;四川大宗交易平臺還設立漲跌停板制度,生豬產品漲跌停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據悉,上線首日,四川生豬交易平臺首戰告捷,生豬總成交量3142批,成交總額545.6654萬元。
嘗鮮定價優勢
“只要豬沒有進入屠宰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有媒體曾在報道中如此描述生豬價格頗具戲劇性的變化:當屠宰場晚上做第二天生豬裝車計劃時,和豬販子談好的是每公斤12元,但是等裝車的時候就變成了12.2元,裝完車就變成了12.4元,車上路后就變成了12.6元,甚至12.8元。
今年,國內豬肉價格瘋漲讓老百姓的菜籃子緊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進入2011年后,四川豬肉價格幾乎一直在22.5元/公斤以上的高價位運行;8月份第二周,更是以30.78元/公斤創下生豬預警監測系統開始監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雖然國慶后,豬肉價格略有下浮,但不確定性仍懸在生豬養殖戶、加工企業和老百姓的頭上。
根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的數據,四川的生豬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0%左右,為我國最大的生豬產地。同時,四川也是豬肉調出第一大省,豬肉外調量占全國省際豬肉貿易量的三分之一。
但四川生豬價格卻高于全國平均價格,同時陷入“價貴傷民,價賤傷農”的怪圈。
四川大宗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志剛表示,“如何將我們的生產優勢變成實實在在的定價優勢?推出生豬電子交易平臺就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他指出,通過商務平臺,將養殖戶、屠宰場、交易中間人,銷售者等環節的實時信息整合在一個平臺,有助于針對情況即時調整商務策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