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煤炭寒冬看不到頭 煤企開始成本大比拼
成本比拼
內蒙古大批小型煤炭企業關停與其生產成本不具任何優勢有直接關系。
據神華集團一份內部報告顯示,國內煤炭產能嚴重過剩,進口持續保持高位,“三西”地區大型煤炭企業成本優勢明顯,供應競爭激烈。其中,在蒙西地區大型井工礦的離岸成本為527元/噸,以及大型露天礦離岸成本為552元/噸的情況下,蒙西地區小型井工礦和小型露天礦的成本則分別為560元/噸和585元/噸,均高出33元/噸。
報告還顯示,在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已下跌至570~580元/噸時,神華、中煤平朔和伊泰仍有百元以上的利潤空間,而蒙西地區的大型礦井仍有10~40元/噸的利潤空間。
分析人士表示,只要在570~580元/噸的基礎上再減去30~40元/噸,這些大型煤炭企業仍有較大一部分利潤空間,但小型煤企已經沒有任何優勢,根本無法生存。因此,從成本角度看,在需求無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如果供應競爭繼續加劇,價格可能就繼續下降。
小煤企在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無奈選擇停產限產應對,而大型煤企則加足馬力生產,期望能“以量補價”。
內蒙古大型上市煤企伊泰B股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公司煤礦并沒有采取限產、停產,因為冬天要進行冬儲,所以預計下半年的煤炭用量應該會比上半年好一些,不過公司全年的經營狀況不會有很大好轉。
伊泰B股2013年中報顯示,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分別同比增長9%、22%和40%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則分別下降37%、49%。
“國有大礦前7個月的產量是增加的,因為大型煤炭企業的煤炭可以直接供給自己的運銷公司,能盡快銷售出去,但小企業就沒有這么大的營銷網絡,生產出來就賣不動。”張志斌表示。
專家認為,港口煤價近期一直續跌,現產地方面煤價均以穩為主,煤礦銷售價普遍偏低,部分已接近虧損線。雖然,三季度及下半年煤炭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但由于產能繼續釋放、進口增加等因素,煤價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行業去產能、去庫存任務繁重,煤企經營將面臨更大困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