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國內首個松綁樓市限購令 只為拯救實體經濟?
2013-08-14 10:39:23 責任編輯:QZ080 來源:溫州
GDP座次競逐籌碼
一位浙江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人士認為,溫州住房限購調整與當地經濟現狀不無關系。從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看,上半年溫州GDP增速僅為7.4%,遠低于全省8.3%的增速。調整房產政策是緩解實體經濟壓力為數不多的辦法。
上半年,溫州GDP為1695.30億元,僅比紹興多30.19億元;臺州GDP為1382.13億元,僅比金華多26.57億元。更為關鍵的是,紹興、金華GDP增幅,分別比溫州、臺州高出1.7個百分點。可見,今年年底溫州GDP在全省排名第三的位置極有可能被紹興取代,臺州則是防著金華“超車”。
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溫州戶籍人口900多萬,是紹興(400多萬)的兩倍左右,且人均GDP在全省排位靠后。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金祥榮教授表示,多年來溫州GDP增長放緩,與當地政府管理能力、產業轉型升級、企業“脫實就虛”等有關,形成“溫州經濟”和“在外溫州人經濟”兩種特色。
于是,在經濟尚未有明顯起色的背景下,第三產業增長趨緩,被認為拖了溫州GDP的“后腿”。上半年,溫州第三產業增加值870.10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大幅回落和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疲軟的影響。
上述研究人士則認為,現在溫州房價依然過高,即便購房政策調整,能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多少好處也是個未知數,“我并不是很看好。”目前,溫州新房價格每平方米為2萬多元,幾乎是蘇州、東莞等地的兩倍,且溫州人均工資并沒有優勢,這必然會造成本地企業、人才以及資本外流。
在GDP遠離杭甬“標兵”,身后又有紹興“追兵”的情況下,上任還不到兩個月的陳一新在之前深入基層的調研中多次強調,溫州要重振實體經濟,并提出“趕超發展,再創輝煌”的口號。
相關報道:
溫州樓市限購政策松動 房價連續22個月下降
2011年溫州出臺的限購政策較國務院的要求更嚴,本次政策調整是對此前政策過嚴的糾偏。2011年出臺限購政策時,溫州房價上漲幅度遠高于全國平 均水平。由于民間融資問題導致溫州房地產市場較為特殊,最近兩年溫州房價的波動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具有代表性。未來少數限購政策嚴于國務院標準且樓市基本面 逐漸惡化的城市有回歸全國限購標準的可能,但影響甚微。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溫州是唯一5月和6月房價均同比下降的城市。2011年9月以來,溫州房價連續22個月同比下降。
溫州松綁限購令 地方調控隱現分化趨勢
回看這一輪限購政策,中央層面的口徑從未放松。2011年開始,中央相關文件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都要嚴格執行限購政策。此后,限購城市 從35個增加到46個。佛山、珠海、增城、溫州、寧波、金華、紹興、臺州、舟山等多個非省會城市相繼公布限購政策。2012年前后,包括佛山、蕪湖、甚至 上海等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對限購政策的松綁舉措,但最終因各種原因未見下文。彼時,分析人士稱,中央通過限購來強化調控效果的決心史無前例。
但在房地產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的宏觀調控其實已出現微妙變化,“地方樓市調控松緊程度的判斷標準是房價控制 情況,而非一刀切。”也就是說,對于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將更加嚴格地執行包括限購在內的各種調控措施,而對于一些供給過大,需求不足,銷售不暢的三四線 城市,將給予一定的扶植,其中就包括對限購政策的低調松綁。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權威人士表示,其實對樓市的調控思路已出現有保有壓的思路。對于北京等房價過快上漲的城市,限購仍將繼續嚴格執行。“限購將越來越呈現地方化特點,溫州的松綁對北京一點意義也沒有,北京的任務是全力壓住過熱的投資勢頭。”一位北京房地產界人士稱。
值得關注的是更多“溫州類型”的限購城市。比如舟山、珠海、金華、寧波等城市,這些非省會的限購城市,都可能在城鎮化和“有保有壓”調控思路下,成為限購松綁的“潛力”城市。
“限購對樓市的影響正在弱化。加上房地產再融資的放開跡象,開發商已經充分領會了樓市政策風向。隨著宏觀經濟保增長難度的加大,房地產政策環境也許會出現變化。”一位貴陽房企高層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